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德国

德语媒体:欧盟关税迫使欧企减小对华依赖

2024年6月14日

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之决定,依然是德语区各大报刊争论的话题。《商报》刊发了一正一反两篇评论,《经济周刊》则刊登一篇专栏文章,分析加征关税的利弊。

https://p.dw.com/p/4h3EY
宝马的部分电动车型在中国生产并出口回欧洲。这些汽车也将面临欧盟对华惩罚性关税。图为宝马位于沈阳的工厂。
宝马的部分电动车型在中国生产并出口回欧洲。这些汽车也将面临欧盟对华惩罚性关税。图为宝马位于沈阳的工厂。图像来源: 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以“欧盟对华汽车关税正确吗?”为题,同时刊登了一正一反两篇评论。正方作者赞扬了欧盟捍卫自由贸易、打击不正当竞争的举措。

“根据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IfW Kiel)的调研,中国最大车企比亚迪收到的直接补贴已经从2020年的2.2亿欧元猛增至2022年的20多亿欧元。因此,德国总理以及联邦政府竭力阻止欧盟出台惩罚性关税的做法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他们担心北京的反制措施。”

“去年,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等德国高端车企总共只向中国出口了38万辆汽车,而中国汽车市场去年总销量则高达2500万辆。换而言之,为了一小撮在德国境内生产并出口到中国的汽车,德国政府甘愿进行政治冒险。这就是所谓的附庸政治。”

“布鲁塞尔有充分的理由宣布惩罚性关税,因为欧中贸易并不公平。如果政府不及时采取行动,会酿成怎样的后果?其实德国的太阳能产业已经亲身经历过。令人惊讶的是,德国政界以及经济界如今竟然如此难以吸取以往的教训。”

“德国车企的老总们非常清楚:中国竞争对手正在接受政府的大规模扶持。他们也明白这早已不再是健康的竞争关系,而是由国家挑起的恶行竞争。然而,他们却接受了这一点,因为他们完全依赖于中国市场。”

“如果欧盟允许中国这般的专制国家制订国际竞争规则,就会丧失权威和信誉。所以宣布惩罚性关税是正确的举措。”

数以千计的比亚迪电动汽车从德国不来梅港进口欧洲市场
数以千计的比亚迪电动汽车从德国不来梅港进口欧洲市场图像来源: Lars Penning/dpa/picture alliance

反方作者则担心,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会损害欧洲的绿色能源转型之大计。

“欧盟宣布的惩罚性关税将会错失其目标。它既不能保护欧洲本土的汽车产业,也无助于欧洲的消费者,更无助于气候保护。其结果就是欧盟阻碍了竞争、徒增了涨价风险,并且导致欧洲和中国市场脱钩,后者被认为是当今全球最具创新性的市场。”

作者认为,欧洲车企在中低价电动汽车方面乏善可陈,导致消费者宁愿继续购买燃油汽车。如果欧盟再出手阻挡中国车企,欧洲的电动化转型就会进一步迟滞。此外,欧洲企业的中国业务也可能受到中国反制措施的影响。

“更大的影响可能来自中国方面限制供货。目前,中国企业不仅仅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还掌控着几乎所有重要原材料的开采和加工产业,比如稀土、比如钴。谁想在这个领域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谁就是自取灭亡。”

数以千计的比亚迪电动汽车从德国不来梅港进口欧洲市场
数以千计的比亚迪电动汽车从德国不来梅港进口欧洲市场图像来源: Lars Penning/dpa/picture alliance

最新一期的德国《经济周刊》则刊登了由柏林德国经济研究所(DIW Berlin)所长弗拉彻尔(Marcel Fratzscher)撰写的客席评论。文章以“对华汽车关税是危险的妥协”为题,分析指出,惩罚性关税一方面确实有其必要性,另一方面也确实可能起到反作用。

“诚然,德国联邦政府也一再用巨额补贴扶持本国产业,不论是新冠疫情期间的财政补贴,还是如今为部分工业企业提供能源价格折扣。我们的欧洲邻国也频频抱怨德国慷慨地为本国企业网开一面、帮助后者获得欧盟规则之外的补贴,从而扭曲了市场竞争、损害了欧洲其他企业的利益。但是,这些补贴的规模显著小于中国政府提供的补贴,而且德国政府补贴是有时间限制的。”

作者认为,相比对中国反制措施的担忧、欧洲车企在华生产汽车同样受到欧盟关税的影响,惩罚性关税有利于捍卫公平竞争原则的论据更具说服力。“长期以来,德国的外贸政策都由重商主义思想主导,追求短期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不是长期的全球公平竞争。太阳能产业流失到中国就是例证之一。”

“欧洲和德国必须小心避免重蹈过去的覆辙,避免产生大规模的对华单向依赖。这种依赖不太会在双边贸易中产生,而更容易产生于直接投资以及原材料领域。目前,德国最大的40家企业平均约有25%~30%的利润来自于中国。中国在稀土、锂等关键原材料方面主导着全球市场,因此一旦出台相关限制措施就会对外国企业造成非常大的干扰,急剧抬高成本。德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依赖中国,这使得我们容易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遭到勒索。”

比亚迪的欧洲攻势

“短期而言,放弃惩罚性关税确实能带来一些好处:德国消费者能够买到更加便宜的电动汽车,有助于加快交通领域的能源转型。这还能减少各界对德国企业遭受反制的担忧。但是从长远而言,放弃惩罚性关税会导致电动汽车的生产和研发愈发转移到中国等地,从而让德国以及欧洲丧失创新能力以及高端就业岗位。”

“而且,欧盟的惩罚性关税也会迫使德国车企削减其中国工厂的产能,或者至少不增加其在华产能,这也是另一个积极因素。因为德国企业必须尽快削减不对称依赖性。尤其是那些大型工业企业,往往一遇到困难、一遇到亏损就要求(欧洲)政府扶持。如果企业冒险、却让政府去为风险担保,那么国家也有权利乃至有义务要求私企管控风险。现在的惩罚性关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个意图。”

作者在文章末尾也表达了他的一大担心:欧盟出台的对华惩罚性关税远远低于美国,而这很有可能是德法妥协的结果,这可能导致中国政府加大补贴力度,让本国车企尽快在欧洲站稳脚跟。“这可能是最糟糕的结果:尽管存在惩罚性关税,中国产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仍在上升。同时,中国政府对欧洲尤其是德国企业施加反制措施。所以,更明智的方案应该是:欧盟和美国方面加强协调,避免大西洋两岸陷入补贴与制裁竞赛。”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