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欧企不挺对中加关税 食品业忧成北京报复对象

2024年6月13日

面对欧盟提高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中国商务部和官媒皆透露中方可能采取反击措施。如今不只欧洲汽车产业反对欧盟的做法,国际食品业者也担忧成为中国报复的目标。

https://p.dw.com/p/4gyzd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5月和6月分别发布独家消息称,中国业者正在申请对欧盟猪肉、乳制品的反补贴调查。图为美国俄亥俄州一处酪农场。(资料照)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5月和6月分别发布独家消息称,中国业者正在申请对欧盟猪肉、乳制品的反补贴调查。图为美国俄亥俄州一处酪农场。(资料照)图像来源: Aaron Josefczyk/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欧盟12日宣布将对中国电动车征收最高38.1%的关税;对此,中国商务部称“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敦促欧盟立即纠正错误做法”。

不过,从週四(6月13日)的股市表现看来,欧盟的举措并未立即反应在中国电动车厂的股价上,部分企业股价稍微下跌,但比亚迪在香港的股价上涨了超过5%,吉利也上扬约3%。相形之下,欧洲有部分大车厂週三(12日)股价些微下滑;路透社解读,这是出于市场对中国反击措施的忧虑。

比亚迪的欧洲攻势

盡管欧洲车厂面臨来自中国制电动车的竞争,但几乎所有大厂都表态不支持欧盟提高对中国产品的关税,包含宝马、大众、奔驰、斯特兰蒂斯等企业。德国汽车业者格外仰赖对中国的销售,也因此担心北京报复

宝马执行长齐普策(Oliver Zipse)认为欧盟的决定是“错误的方向”,最后只会走向孤立而非合作的道路,“从宝马的角度看来,保护主义措施……无助于在国际市场上成功竞争。自由贸易仍然是宝马集团的方针”。

奔驰执行长康松林(Ola Kaellenius)则表示,德国身为出口大国,不应该“增加贸易壁垒”,而应依循世界贸易组织的精神,解除这些屏障。

德国汽车制造商落后了吗?

欧盟正在与中国商讨是否有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若7月4日之前谈判无果,欧盟才会征收新关税。据路透社报道,欧洲和中国的业内人士都透露,两边皆有理由在未来几个月内促成协议,避免关税对进口中国电动车所产生的高额成本。

食品业者忧成反击对象

虽然目前仍不清楚中国将会对哪些产品采取行动,但不只汽车产业担忧,国际乳制品、猪肉业者也担心中国可能的报复措施。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上週六(8日)曾在X平台发文,引述不具名的一位业内人士说法称,“相关的中国产业正在准备证据,打算向主管部门申请,对欧盟的相关乳制品进口启动反补贴调查”。5月25日也曾有类似发文,提到的欲调查对象是“特定的欧盟进口猪肉”。

13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被问及此事时说,中国业者有权提出这样的申请案,而相关单位将依法审查与立案。

对于可能的中国反击措施,新西兰乳制品企业协会执行总监库鲁特(Kimberly Crewther)表示,额外的贸易壁垒措施,可能导致全球市场动荡。新西兰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许多欧洲厂商也在当地设立工厂。

根据中国的海关数据,欧盟是中国第二大的乳制品来源地,占其2023年乳制品进口总额的36%,比例仅次于新西兰。

欧盟数据显示,去年欧盟向中国出口的乳制品价值约17亿欧元,主要产品包含乳清粉、黄油和鲜奶。

荷兰、法国、德国、爱尔兰和丹麦的乳制品产业都有一定程度仰赖中国市场。猪肉方面,荷兰、丹麦和法国也是猪肉供应国,而中国去年最大的猪肉供应国则是西班牙,其占中国猪肉进口总量的近23%。

在过去的贸易争端中,食品业多次成为中国施加报复性关税的目标。今年1月,中国政府针对欧洲的白兰地发起调查,此举被认为是对法国支持欧盟调查中国制电动车的报复。

(综合报道)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