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调查:在华德国企业担忧价格压力

2024年6月17日

在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即将访华之际,德国海外商会联盟发表报告指出,价格战、疲软的需求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是在华德企的主要担忧。报告称,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做法适得其反。

https://p.dw.com/p/4h87C
德国担忧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可能导致在中国有大量投资的德国车企遭到报复
德国担忧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可能导致在中国有大量投资的德国车企遭到报复图像来源: Johannes Neudecker/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访华前,德国海外商会联盟(AHK)周一(6月17日)发布报告指出,德国企业在中国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价格下跌和需求疲软

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近年来在德国销售额中占据极大比重。

AHK在5月21日至29日之间对186家德国企业进行调查,61%的企业表示“价格压力”是德企在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此外,因中国经济放缓导致的需求疲软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是最受德国企业关注的问题。

中国德国商会上海地区董事会主席柯曼(Clas Neumann)表示:“德国在华企业最担心的是激烈竞争带来的价格压力,而中国和全球需求疲软又加剧了这种压力。”

“在政治方面,德国企业在中国需要公平的竞争条件和透明的法律环境。”

在接受调查的公司中,汽车制造商占 2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电动汽车生产最发达的国家。

近年来,在国家补贴的支持下,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但中国经济放缓使消费者支出有所减少,导致制造商之间大打价格战,进而影响利润。外国制造商一直在努力适应中国电动车企的快速扩张,如今也在当地与中国汽车展开竞争。

产能过剩影响业务

根据AHK调查,75% 的企业表示其所在行业产能过剩,影响了大多数企业的业务。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被指责在电池制造和太阳能产业等领域存在国家支持的产能过剩问题,生产量超过了需求量。中国政府对此予以否认。

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马铭博(Maximilian Butek)在上周五的一次演讲中表示:“价格压力‘当然是产能过剩造成的,但我们的企业在这一点上意见一致,只有提高竞争力才能在这个时代生存。’”

马铭博指出,产能过剩现在更多的是一种中期影响,但在未来两三年内不会得到解决,除非进行整合并减少过剩产能。马铭博表示希望全球范围内的需求能够增加。

欧盟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达38%的新关税,正与中国争执不下。欧盟委员会去年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指责中国政府以不公平手段削弱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地位。

德国此前曾对征收更高的关税表示担忧,担心在中国有大量投资的德国车企大众、奔驰和宝马等会遭到报复。

马铭博表示:“欧盟现在建议的关税,不会提高汽车行业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宁愿主张投资欧盟的竞争力,而不是试图保护汽车工业。”他补充说,德国制造商“依赖”中国市场。

中国输出过剩产能?德中两方怎么看

逾三分之一企业持乐观态度

根据德国商会的调查,企业最迫切希望哈贝克在访华时倡导中外企业能享受同等待遇。马铭博表示,他们希望欧盟威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惩罚性关税不会成为唯一的讨论话题。长期以来,德国企业一直报怨不公平的竞争条件及愈发困难的市场准入。

哈贝克预计将于6月21日访问北京,届时他将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等人会晤。哈贝克此行还计划访问上海和杭州。

尽管中国国内外存在许多问题,但超过三分之一(38%)的受访德企仍持乐观态度,并预计经济形势将有所改善。

近半数的受访企业则认为经济形势不会发生变化,16%的企业认为会出现恶化。约四分之一企业预计今年的利润会增长。在未来两年内,只有略高于半数的受访企业希望在中国增加投资。

中国正努力应对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房地产危机、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在拖累经济表现。与此同时,中国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正在下滑。

(法新社、德新社)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