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關鍵在於媒體怎樣評論對決的勝負

採訪記者:瀟陽2005年9月5日

電視對決在多大程度上將對大選產生影響,電視對決究竟「決」什麼,為什麼觀眾無暇顧及辯論的內容,卻承認對決幫助他作出選誰的判斷,大眾媒體為什麼熱衷這類並不有助於傳播訊息的形式,就以上問題德國之聲中文網採訪了德國政治學教授、媒體研究學者托馬斯.邁爾先生。

https://p.dw.com/p/78Xd
誰贏得了你的好感?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

兩位總理競選人的電視對決後,根據民意調查,現任總理施羅德在觀眾好感和可信度方面得分高於挑戰者梅克爾。這會對9月18日的大選產生多大影響?

邁爾:

對這一問題目前還不會有統一答案。民意測驗顯示的施羅德的分數一向較高。電視對決中,施羅德微佔上風不過使這一期望值得到證實,而梅克爾女士的表現則超出人們對她的期望。由此觀之,雖然梅克爾的總分落後於施羅德,但她卻是電視對決真正的贏分者。至於以上兩個方面對9月18日的投票產生怎樣的影響,取決於許多因素,其中包括今後數天內大眾媒體怎樣報導和評論電視對決的勝負,正是這一點對電視辯論的最終影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德國之聲:

如果電視辯論並不對選舉結果產生直接影響,那麼選戰為什麼不能放棄這一形式?

邁爾:

電視辯論對選舉結果能夠產生多大影響,對這一問題,即便是人文科學工作者也無法得出統一的答案。當然有人對電視辯論的作用給予很高的期望。正是這一不確定性讓這場電視辯論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視。對媒體而言,因為連日來觀眾的熱情關注,辯論本身由此成為廣受歡迎的「超級事件」,但它同選舉結果沒有直接關係。


德國之聲:

通過電視論戰,人們最終想達到的根本目標是什麼?

邁爾:

按照論戰自定的標準而言,它的目的是要進一步闡明競選綱領的廣泛內容。但是,辯論期間雙方傳播的訊息量如此之大,估計大部分觀眾都無法正常接受與消化。因此,這裡重要的一點是辯論個人留給觀眾的印象,辯論者通過舉止言辭表現他們是否親切、是否干練、是否有能力、是否贏得人們的好感。


德國之聲:

許多人在觀看完電視辯論後說,他們並沒有比以前知道得更多。然而,大約4分之1未做決斷的選民認為,電視對決對他們投誰的票將產生影響。對這些人來說,如果不是內容的因素,又是什麼導致他們投票,決定他們投誰的票呢?

邁爾:

是總理競爭者對他們產生的印象。不過,這一印象力量產生的影響不是無限的。比如,大部分觀眾認為施羅德具備較高的可信度,而更多的人卻相信梅克爾在戰勝德國失業方面的本領高出施羅德,現在就要看選民本人做出怎樣的判斷了。在這一方面,會出現很大差異。就兩名下屆總理競選人而言,他們在所有重要領域並沒有顯示無以倫比的巨大差異,因此也就沒有一邊倒的現象。

德國之聲:

性別在這裡起了作用嗎?

邁爾:

在這場電視辯論中,性別因素好像沒有起到特殊作用。梅克爾並沒有以典型女性形象走入這場辯論。對決當中,沒有人感到這裡進行的是一場性別之戰,下屆總理競爭者沒有因為其性別不同而佔上風抑或遭排擠。


德國之聲:

國外會怎樣看待這場電視辯論?

邁爾:

在國外,如果不能直接觀看這場對決,自然不會對此產生最直接的觀感。於是,對這場辯論的印象將完全來自媒體對其的報導與評論。

德國之聲:

從新聞角度看,昨天的電視辯論是一成功事件。評價一個新聞事件是否成功,主要的參照標準是什麼?

邁爾:

以下因素起著重要作用。觀眾人數,也就是電視市場的佔有率,辯論過程中沒有發生故障,當然辯論的規則是經過嚴格商定的,還有,大部分準備好的話題都被問及和對此作了答覆。唯一的例外是外交政策。

德國之聲:

德國在3年前大選時首次引入電視對決的形式。您認為,它會在德國繼續存在下去嗎? 為什麼?

邁爾:

只要選民將熱點集中在兩大黨身上,而這兩大黨候選人的勝出決定未來德國總理人選,電視對決這類形式不但不會消失,他們在公眾間的熱衷程度還會上升。不過,如果德國的政黨制度發生變遷,政壇出現了多個重量相當的黨派,這時,這種形式恐怕難以為繼,它將受到小黨的質疑,並不再被其接受。

註:托馬斯.邁爾教授任教於多特蒙德大學政治系。最新媒體學代表著作有:

「Mediokratie」 (Suhrkamp, 2001)

Media Democracy (Polity Press, 2002 )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