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的大學生都是天才?

2003年2月24日

最近,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德國大學給學生們打分時實在太「客氣」了。按照如今一些學科的成績單來看,一代諾貝爾獲獎者正在茁壯成長。大批的學生都是得分能手,就讓人對這「天才人群」產生懷疑了。

https://p.dw.com/p/3IPV
專家認為,幾乎人人都得高分,這實在不大可能圖片來源: AP

負責向德國政府和州政府提供關於教育政策咨詢的科學委員會(Wissenschaftsrat)作了一番調查後發現,許多學科的考試分數平均達到1.9分。據稱,生物學科和文科學生憑著平均分1.3的成績傲然畢業。

相對而言,「手下不留情」的是德國的法學教授們。他們手下的子弟得到的平均分是3.3。醫學生們的平均成績為2.4分。

而且,不同的大學之間差別還很大。以2000年大考來看,德國一百個具有規模的經濟學科接受調查,比勒菲爾德大學的國民經濟學學生得平均分1.4,而霍恩海姆大學的經濟學子們得分平均3.1。

一代諾貝爾得獎者?

學生得高分本是學得好的表現,可是大批的學生都是高分能手,就讓人對這「天才人群」產生懷疑了。尤其是自然學科和文科的學生們成績實在讓人跌破眼睛。

如今,看起來好像未來的生物學家們一代比一代聰明,這實在讓海因茲-麥爾霍恩哭笑不得。作為德國生物學科會議主席的麥爾霍恩對德國『時代周刊』說,如果這樣的話,那就該有一代諾貝爾獎獲得者正在茁壯成長著。麥爾霍恩警告批改卷子的教授們注重原則。據科學顧問會的研究表明,德國大學的生物系就沒有給學生打過一個「及格」分。

據德國科學委員會的秘書長海登稱,在校外進行的考試,成績就比較正常。圈定考題範圍或是商量考試內容的機會非常小,不像大學內部頒發文理科碩士學位的考試。

確實不好說所有德國的大學給學生打分都太友好,但是海登認為,幾乎人人都得高分,這實在不大可能。海登要求更高的透明度和區別對待。高校應該在競爭中對自己的位置進行自省。

當然,科學委員會也承認調查並不完整,結果也不是完全正確。因為調查過程中也碰到一些關於訊息保護的問題,在整理中出現誤差。但總的趨勢還是十分明顯。

為何給學生打高分?

據明鏡周刊網站記者著文推測,一部分教授給學生高分就當成是自己教學研究有方。再說,一些學科,尤其是文科的學生常常中途退出「求學戰場」,高校的老師見到學生是求之不得,湊滿人數要緊。即便是學得馬馬虎虎也就睜一眼,閉一眼給個好分。

統一標準,阻止高分膨脹

可是學生得了高分未必就見得皆大歡喜。隨意而又沒多大區別的打分對學生和將來的僱主來說,確實是個問題。最近的高校排行榜表明,如今就業市場更注重實踐經驗,畢業證書還不是決定受聘的主要因素。但在眾多求職者雲集的時候,成績單的好壞就決定是否有第一輪的競爭資格。有時候不只是面對不同專業的人才,而且還來自不同的大學,公司的人事部經理就此還得熟悉行情。

科學委員會的主席呼籲各大學的系科統一學生品質檢查的標準,阻止高校「高分膨脹」。

有關人士警告,大家都得高分的現象對學生並沒有好處。反正會得好分,學生們對考試就不會在意。而那些學得好的學生又會失去積極性,反正大家的分數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