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大選在即,英國工黨好像改革勁頭十足

馬格德堡大學政治學系克勞斯.德特爾貝克博士2005年5月3日

很長時間以來,英國工黨沒有對自己的方針政策做出重大調整了。現在,工黨突然提出要進行社會福利改革。在英國議會大選即將開始之際,以布萊爾首相為首的工黨究竟意圖何在?

https://p.dw.com/p/6bBV
英國大選到了最後沖刺階段,布萊爾後勁不小圖片來源: AP

布萊爾是連任兩屆英國首相的首位工黨政治家,根據最近民意調查結果,他很可能第三次蟬聯首相寶座。不過,與1997年大選工黨大獲全勝(工黨在議會下院的650個席位中獲得419個席位)的黃金年代相比,當年改朝換代的熱烈氣氛早已逝去,對布萊爾的歐洲政策和一系列改革寄託的希望也發生了變化。

2001年大選後連任的工黨政府蒙上了國際政治的陰影:對伊拉克戰爭的辯論和由此引發的醜聞使布萊爾政府焦頭爛額。在內政和歐洲政策方面,工黨都沒有能做出決定性的路線調整。所以,現在工黨的首要任務是重建選民對布萊爾及其內閣的信任。

工黨必須向人民表明,自己在第三任期間準備做什麼。核心問題是改善公共部門的服務,尤其是教育和醫療。工黨許諾在這些領域將給人民提供更多的選擇餘地、促進市場的競爭、國家更有目標地給予資助等等。工黨向選民展示自己在經濟政策方面的成績:低失業率、低通貨膨脹、適當的經濟增長。這些成績用來支撐更為強調市場自由的現代化福利國家。

另一方面,工黨更為重視首相布萊爾和財政大臣布勞恩的雙駕馬車,這兩位政治家在競選中的出場率幾乎同等。這樣,工黨就可以利用布勞恩在選民中的威望彌補首相布萊爾的因伊拉克戰爭造成的信任危機。面對大選,布萊爾與布勞恩之間的矛盾乃至緊張關係現在暫時放到了一邊。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工黨獲勝,這將是布萊爾第三次組閣,致於他是否會在任期內退下,就另當別論了。

過去幾年,在工黨議會黨團和工黨黨內,反對布萊爾路線的聲音越來越清晰,尤其在伊拉克戰爭、社會福利改革和大學收取學費等問題上更為明顯。不過,目前工黨內部還沒有形成反對布萊爾的強大派別。這是因為英國的政府體系使行政部門擁有很大的權力,此外工黨領導層中的議會成份在八十年代以後有了很大的增長,而工會的勢力隨之減弱。這些都有利於布萊爾鞏固權力。

與競爭對手相比,工黨依靠執政資源開展競選顯得更為地道、更為直接。雖然人們估計,工黨在下院的明顯多數將有所下降,但如果說2005年5月5日大選後倫敦會出現政權更迭,那才真正叫做大出意外。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