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印度及我們的未來」

2006年5月21日

德國「2006年世界形勢報告」的副標題為『中國,印度及我們的未來』。該報告主要分析了中國和印度飛速發展的經濟給世界帶來什麼樣的機會和威脅。報告還指出了中國社會,生態與人權的發展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https://p.dw.com/p/8VRw
現代化的誘惑。中國和印度是否重複西方發展的老路?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發展部部長維喬雷克-措伊爾在「2006年世界形勢」報告中指出,中國和印度的經濟騰飛是對社會及生態的一個極大挑戰。中印兩國的發展既給世界帶來機會,同時又帶來威脅。德國政府準備在促使兩國在使用可再生能源及有效利用現有資源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她強調說,世界各國必須攜起手來,才能在遏制氣候惡性變化,滿足強勁增長的能源需求及與消除貧困等方面取得切實的成果。海因裡希-伯爾基金會阿爾特邁爾女士指出:

「中國在最近10年中的能源消耗增加了80%,稱為排在美國之後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及二氧化碳排出國。但中國人均能源消耗仍遠遠低於德國,美國或者日本。這些國家平均每兩三個人佔有一輛汽車,而中國平均每70個人才擁有一輛汽車。如果中國和印度走西方國家能源消耗的老路,則世界石油生產將會出現嚴重不足。因此我們需要一個全球性思維方式。不光中國和印度,特別西方工業國家也要這樣做,因為它們同樣給環境及生態造成很大的危害。」

海因裡希-伯爾基金會董事會成員福克斯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史無前例的,既令人興奮也使人擔憂。經濟的快速增長使中國出現了極大的貧富不均現象,並造成生態環境的極大破壞。他進一步指出,中國為了保證自己的能源供應而置人權標準於不顧。比如中國為了獲取伊朗和蘇丹的石油供應而與這兩個專制政府合作,阻止聯合國對它們形成制裁決議。

但福克斯也強調說,光指責中國是沒有用處的。發達國家應該在新興工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方面多下功夫。中國擴大發展可持續能源的雄心給工業國家提供了很好的基點。這表明中國政府已經從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國策轉到使中國平衡發展的國策方面來了。

在生意和責任之間尋找平衡

「德國觀察」董事會主席米爾克強調說,德國企業應該在生意與責任之間尋找平衡,使中國和印度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避免工業國家以前所犯的錯誤,讓社會發展及生態意識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連。德國企業應該在做生意的同時注意人權問題,以便促進中國在保障人權方面的突破。「世界觀察」董事會主席達勒則看到了中國的可喜變化:消除社會不平等及保護生態環境在中國政府新制定的五年計劃中的份量加重了。這表明中國正在發生思維的轉變。阿爾特邁爾女士贊同他的看法:

「我們必須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因此有效利用現有能源,擴大使用再生能源就十分重要。中國在今年三月份召開的人大會議上宣稱,要加強這方面的投資。一月份生效的再生能源法中也規定,中國將在2020年實現15%的能源來自風能,太陽能及沼氣。中國的這一道路是正確的。」

阿爾特邁爾女士還指出,德國幫助中國實現這一目標。因為德國在風能利用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並且目前已經與中國有密切的合作。她還指出,中國在某些方面也有優勢之處,比如在太陽能電池及小型水電站技術方面,其它國家可以借鑑中國的經驗。談到德國的作用時阿爾特邁爾女士說:

「德國可以在能源政策協調方面作中國,美國,日本及歐盟的中介人。今年九月將在柏林召開國際全球氣候及能源政策研討會。中國方面將派高級代表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