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访华前先访韩:德经济部长称首尔是“紧密价值伙伴”

2024年6月20日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开始对韩国和中国为期五天的访问。首站韩国,哈贝克表示两国都有降低对中国依赖程度的共同目标。此外,哈贝克还对首尔就乌克兰战争的立场表示感谢。

https://p.dw.com/p/4hIe6
哈贝克参观首尔的景福宫
哈贝克参观首尔的景福宫图像来源: Sebastian Gollnow/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副总理、经济与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周四(6月20日)抵达首尔,开始亚洲之行的首站访问。

这位德国绿党政治家在与韩国总理韩德洙会晤后表示,两国有共同的目标,即降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

他说,德韩两国都依靠于开放市场,并尝试尽量阻挡保护主义的趋势。

哈贝克说,韩国也希望“多样化”,“就是说,部署更广泛的原材料供应链,降低在关键产品上特别是对中国的依赖”。他说,德国政府也采取政策,通过所谓“去风险”降低经济界对中国的依赖。

周五飞往中国前,哈贝克还将与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长安德根举行会晤。

谈经贸 也提及乌克兰战争

据德国政府此前公布的信息,哈贝克与韩国总理、贸易部长会谈议题包括东亚地缘政治局势、深化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经贸关系以及气候保护和能源政策。此外,哈贝克的日程中还包括访问韩朝非军事区。

据德新社报道,哈贝克周四还对韩国在乌克兰战争中的立场表示感谢。他称赞该国是价值伙伴,明确站在自由与民主的一边,接受(对俄)制裁的关键措施。

Wirtschaftsminister Habeck in Südkorea
哈贝克参观韩国IBS量子纳米科学中心图像来源: Sebastian Gollnow/dpa/picture alliance

“紧密价值伙伴”

哈贝克行前表示,此次东亚之行凸显德国政府对该地区“广泛、多样化”的兴趣。

“韩国与我们有紧密的价值伙伴关系。该国是我们在亚洲第二大的出口市场,在未来技术领域遥遥领先。”他表示,此行的目的是,加深在经济、经济安全以及气候方面的合作,发掘新的潜能。

分析认为,柏林希望与亚洲第四大经济体韩国加深关系,作为与中国贸易关系“去风险”的一部分。

商会调查:半数在韩德企计划增加投资

德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去年达到2549亿欧元。相形之下,德国与韩国的双边贸易额为近340亿欧元。其中,德国对韩国的出口约200亿欧元,这使得韩国成为德国第三大非欧盟出口目的地,仅次于中国和美国。

德国对韩国的出口主要是汽车零部件,占到商品出口的三分之一。此外,化工、医药产品也是重要的出口领域。

2022年,德国对韩国的直接投资达151亿欧元。德国在韩国商会的最新商业信心调查显示,47%的德国企业对未来两年本行业在韩国的销售额前景持相对乐观态度。半数德国企业计划增加投资预算。

德国和韩国企业在许多领域存在竞争,如汽车行业。与此同时,在电动汽车以及氢能的研发方面,两国则相互合作。

特别在半导体和电池领域,韩国公司有强大优势。与此同时,韩国公司的供应链也包括德国的产品。

德国在韩国商会会长亨克曼(Martin Henkelmann)表示:“韩国消费者对于获得高端新产品一直有兴趣,而这里的企业也时常愿意购买最新尖端技术用于生产或作为产品的组成部分。”

Wirtschaftsminister Habeck in Südkorea
周五哈贝克将结束对韩国访问,前往下一站中国图像来源: Sebastian Gollnow/dpa/picture alliance

德企:韩国是“多样化”战略重要部分

以德国汽车零配件供应商Continental(大陆轮胎或称马牌轮胎)为例。该企业于1986年开始在韩国的经营活动,如今在该国有七处设址,1300名员工。

中国仍是Continental的核心市场之一,该企业在华有18000名员工,销售额占集团总收入的11%。但韩国是该企业在该地区多样化战略的重要部分。

Continental在韩国的CEO向路透社表示:“我们在亚洲有一个生产网络,生产类似的产品,使用类似的生产流程。这样就不会仅仅依靠于单一地点。”

分析认为,韩国也有与德国发展关系的兴趣。首尔正在制定降低关键产品依赖性的政策,包括2023年底推出的一项工业供应链十点计划。

德国可借鉴韩国高科技发展战略

媒体平台China.Table写道,韩国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的迅速发展值得德国借鉴。此外,韩国更早经历与中国关系中的“冲击”--2017年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事件,让首尔也更早开始对华贸易关系的"去风险"。

与此同时,韩国也在贸易政策上寻求保持平衡。路透社分析说,与中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意味着,韩国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贸易关系紧密。另一方面,韩国同美国则有着防御联盟。

谁会是芯片大战的赢家?

(综合报道)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