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克林顿将访问缅甸

2011年11月18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国务卿克林顿下月将访问缅甸。这是缅甸被定为东盟下届轮值主席国之后,国际社会对该国发出的又一个积极信号。美国官员同时表示,接近缅甸不应被视为围堵中国的一种战略。

https://p.dw.com/p/13D3o
图像来源: dpad

美国总统奥巴马周五(11月18日)宣布,国务卿克林顿将于12月1日访问缅甸。这将是50年来美国国务卿首次访问缅甸。奥巴马说,他在周四与缅甸反对党领导人昂山素季首次通了电话,后者"支持美国推动缅甸民主进程的努力"。奥巴马随即作出了派遣国务卿出访的决定。他表示,克林顿缅甸之行的目的是,"试探美国能否推动缅甸的积极转型"。

华盛顿伸出橄榄枝

以总统吴登盛为首的缅甸文职政府上任以来进行了谨慎的改革,对反对派部分解禁,今年10月释放了200多名政治犯。这使缅甸在国际上备受孤立的境况有所改观。本周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东盟峰会上,10个成员国一致同意2014年由缅甸出任东盟轮值主席国。这被视为缅甸外交的巨大胜利,也是国际社会对该国进行政治改革的认可。

Myanmar Birma Politische Häftlinge werden freigelassen Zarganar
被释放的政治犯之一-喜剧演员Zarganar图像来源: AP

奥巴马向缅甸伸出橄榄枝的举动被视为美国巩固扩展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制衡中国在该地区影响的战略的一步。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亚洲问题专家布罗伊纳(Oliver Braeuner)认为,这不仅是美国在东南亚战略的一部份,而且是奥巴马对外政策的方向。奥巴马在上任之初就表示,要向过去所谓的"流氓国家"伸出和解之手,在这个意义上缅甸或许是少数积极的例子之一。

布罗伊纳指出:"当然缅甸在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很重要。除中国外,印度在缅甸也相当积极。如果能与美国改善关系,在缅甸的博弈中就多了一个参与者。"

"中国应乐见缅甸融入国际社会"

宣布克林顿将出访缅甸的消息后,参加东盟峰会的美国官员表示,美国决定与缅甸建立关系不应被视为包围或抑制中国的企图,并强调,美国不会就与缅甸发展关系同中国作密切磋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对法新社说,中国应该乐于看到缅甸保持稳定,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这事关缅甸,而不是中国"。

布罗伊纳认为,"中国官方可能会对缅甸与美国改善关系表示欢迎,因为过去数年北京一直在呼吁美国同缅甸政府展开对话。所以北京至少在表面上会有积极的回应,会观望一段。说中国对此担忧,还为时过早。"

昂山素季党派将重新参选

奥巴马尽管对缅甸新政府的改革举措表示肯定,但也指出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例如缅甸的政治体制依然封闭、对少数族群政策不公,继续关押政治犯及与朝鲜保持关系。他指出,缅甸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如果继续沿着民主改革的道路走下去,将推动与美国建立全新的关系。

昂山素季领导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周五宣布,该党将重新登记为政治党派,并参加即将举行的议会补选。2010年底缅甸举行20年来的首次选举前,全国民主联盟因抵制大选被政府宣布解散。不久前总统吴登盛对政党登记法进行了修改,使全国民主联盟恢复合法地位成为可能。关于昂山素季本人是否将作为候选人参选,尚没有正式的表态。

作者:叶宣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