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社会

港府抗疫措施 港人满意几分?

周正豪 实习记者
2020年4月12日

新冠疫情对香港民生、经济构成极大冲击,不少专家预测此次情况将比03年沙士更严峻。与德国之声交谈的几位香港市民都认为港府反应迟滞,对其表现感到失望,而舒困措施不及时、力度亦不足。

https://p.dw.com/p/3aeSa
Coronavirus in Hongkong
走在路上要戴口罩,点餐上菜前不许脱口罩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A. Wallace

(德国之声中文网) 从事保险业的关女士对德国之声称,认为港府整体表现不佳,抗疫措施成效不大,例如卫生署会为入境人士戴上监察手带,确保其遵守14天的隔离禁令。她认为,当局未有认真工作,因为被监测者可以随意把手带脱下来,因此措施形同虚设,在香港这样高人口密度的城市易引发社区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她续称,中港关系密切, 每天有不少中港货车司机穿梭两地,他们在过关时也要接受病毒检测。但是,当局在关口没有设立检测点,而是要求他们到政府指定地点进行检测,措施耗时,影响司机工作和收入,加上检测费用要自费。所以,她认识的几位货车司机都不太愿意配合。

而政府也规定酒楼、食肆每张台最多只可坐四个人,还没上菜时脱下口罩就会被罚款两千港元。她表示,政府发出的规定不明确,难道饮一口茶后又要再戴上口罩?

房先生形容港府的舒困措施是见步行步,对未来根本没有计划。例如政府向每人发放一万港元,但这措施不是马上生效,最快明年才会收到。对于现阶段的困境没有帮助,再加上大家也不会花掉到手的一万元。这时候倒不如学习澳门,发放食物卷、现金卷,这比未来的一万元更有效、更及时。

梁先生对港府的抗疫措施亦表示没有信心,认为现阶段是港人自救。港府一开始以"中央政治任务"为首要考虑,对内地不进行封关,却对韩国进行全面封关。而港府颁布措施又过于仓卒,例如近日对于卡拉OK场所的禁止营业令,政府下午16时发出禁令,要求当日18时就关闭场所。职员根本无从适应,如何安排已接到的订单,职员上班安排等等也是大问题。

nur sehr wenige Passagiere auf der Maschine von Hong Kong nach Taipeh
飞往台北的班机几乎是空的图像来源: Ching Yan Lee

他又认为尽管政府对中小企、食肆等提供资助,但会对其营业额进行审查。审查门槛过高、耗时、行政费用亦高,实质帮助不大。虽然对各行各业亦也有资助,但是实际上各行业在不同季度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例如零售业会在春节、耶诞节、十一黄金周表现最好。若最近业绩好就不会受到政府支持,认为政府应对各行业进行划一、及时的资助。

他更批评林郑政府没有担当政府应有的责任,在新闻发布会上竟开腔呼吁社会大众向政府提供购买防疫物资的管道。反观,一水相隔的澳门政府比港府做得更好、更早,例如很早就从欧洲订购了几千万只口罩。

周小姐形容港府后知后觉,港府的政策就是"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态度左顾右盼。例如早前港府称无需要关闭公共场所,但现在卡拉OK、电影院也要关闭。她亦指出林郑月娥不重视医学专家的意见,在政策上一意孤行,以政见主导医学抗疫行动。政府也未能阻止境外的输入病例。因为政府一直认为人人都可以自觉遵守14天的隔离令,但不少隔离的人士却在隔离期间到处走动。她认为政府未意识到这种隔离措施形同虚设,埋下社区爆发的隐患。

Hongkong | Coronavirus | Carrie Lam, Regierungschefin
港府推出800亿元保就业计划,雇主要承诺领取补贴期间不会裁员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Ibrahim

陈先生认为港府的反应迟滞。他称政府在4月8日才推出薪金补贴,但不少中小企已"瘦身",亦即裁员。他所在的金融公司规模不大,在疫情冲击下被逼解雇三名员工。他认为政府虽嘴上说协助市民舒困,但迟迟都未有对中小企伸出援手,连空头支票都不予以中小企。

他续称,难道老板再次聘请已解聘的员工吗? 反观,欧美各国在爆发疫情之初,就果断对农民、中小企作出经济援助。

据香港NOW新闻之报导,港府早前强制关闭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中心、卡拉OK、酒吧等九类处所十四天,港府宣布延长“关闭令”,划一届满期限至四月廿三日,并进一步要求美容院以及按摩院停业,本周五午夜生效,同样到四月二十三日。

据香港电台的消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4月8日宣布,推出800亿元保就业计划,雇主要承诺领取补贴期间不会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