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港府抗疫措施 港人滿意幾分?

周正豪 實習記者
2020年4月12日

新冠疫情對香港民生、經濟構成極大衝擊,不少專家預測此次情況將比03年沙士更嚴峻。與德國之聲交談的幾位香港市民都認為港府反應遲滯,對其表現感到失望,而舒困措施不及時、力度亦不足。

https://p.dw.com/p/3aeSa
Coronavirus in Hongkong
走在路上要戴口罩,點餐上菜前不許脫口罩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A. Wallace

(德國之聲中文網) 從事保險業的關女士對德國之聲稱,認為港府整體表現不佳,抗疫措施成效不大,例如衞生署會為入境人士戴上監察手帶,確保其遵守14天的隔離禁令。她認為,當局未有認真工作,因為被監測者可以隨意把手帶脫下來,因此措施形同虛設,在香港這樣高人口密度的城市易引發社區爆發,後果不堪設想。

她續稱,中港關係密切, 每天有不少中港貨車司機穿梭兩地,他們在過關時也要接受病毒檢測。但是,當局在關口沒有設立檢測點,而是要求他們到政府指定地點進行檢測,措施耗時,影響司機工作和收入,加上檢測費用要自費。所以,她認識的幾位貨車司機都不太願意配合。

而政府也規定酒樓、食肆每張台最多只可坐四個人,還沒上菜時脫下口罩就會被罰款兩千港元。她表示,政府發出的規定不明確,難道飲一口茶後又要再戴上口罩?

房先生形容港府的舒困措施是見步行步,對未來根本沒有計劃。例如政府向每人發放一萬港元,但這措施不是馬上生效,最快明年才會收到。對於現階段的困境沒有幫助,再加上大家也不會花掉到手的一萬元。這時候倒不如學習澳門,發放食物卷、現金卷,這比未來的一萬元更有效、更及時。

梁先生對港府的抗疫措施亦表示沒有信心,認為現階段是港人自救。港府一開始以"中央政治任務"為首要考慮,對內地不進行封關,卻對韓國進行全面封關。而港府頒布措施又過於倉卒,例如近日對於卡拉OK場所的禁止營業令,政府下午16時發出禁令,要求當日18時就關閉場所。職員根本無從適應,如何安排已接到的訂單,職員上班安排等等也是大問題。

nur sehr wenige Passagiere auf der Maschine von Hong Kong nach Taipeh
飛往台北的班機幾乎是空的圖片來源: Ching Yan Lee

他又認為儘管政府對中小企、食肆等提供資助,但會對其營業額進行審查。審查門檻過高、耗時、行政費用亦高,實質幫助不大。雖然對各行各業亦也有資助,但是實際上各行業在不同季度都會有不同的表現,例如零售業會在春節、耶誕節、十一黃金周表現最好。若最近業績好就不會受到政府支持,認為政府應對各行業進行劃一、及時的資助。

他更批評林鄭政府沒有擔當政府應有的責任,在新聞發布會上竟開腔呼籲社會大眾向政府提供購買防疫物資的管道。反觀,一水相隔的澳門政府比港府做得更好、更早,例如很早就從歐洲訂購了幾千萬只口罩。

周小姐形容港府後知後覺,港府的政策就是"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態度左顧右盼。例如早前港府稱無需要關閉公共場所,但現在卡拉OK、電影院也要關閉。她亦指出林鄭月娥不重視醫學專家的意見,在政策上一意孤行,以政見主導醫學抗疫行動。政府也未能阻止境外的輸入病例。因為政府一直認為人人都可以自覺遵守14天的隔離令,但不少隔離的人士卻在隔離期間到處走動。她認為政府未意識到這種隔離措施形同虛設,埋下社區爆發的隱患。

Hongkong | Coronavirus | Carrie Lam, Regierungschefin
港府推出800億元保就業計劃,僱主要承諾領取補貼期間不會裁員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Ibrahim

陳先生認為港府的反應遲滯。他稱政府在4月8日才推出薪金補貼,但不少中小企已"瘦身",亦即裁員。他所在的金融公司規模不大,在疫情衝擊下被逼解僱三名員工。他認為政府雖嘴上說協助市民舒困,但遲遲都未有對中小企伸出援手,連空頭支票都不予以中小企。

他續稱,難道老闆再次聘請已解聘的員工嗎? 反觀,歐美各國在爆發疫情之初,就果斷對農民、中小企作出經濟援助。

據香港NOW新聞之報導,港府早前強制關閉公共娛樂場所、健身中心、卡拉OK、酒吧等九類處所十四天,港府宣佈延長「關閉令」,劃一屆滿期限至四月廿三日,並進一步要求美容院以及按摩院停業,本周五午夜生效,同樣到四月二十三日。

據香港電台的消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4月8日宣佈,推出800億元保就業計劃,僱主要承諾領取補貼期間不會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