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桑美,大灾将至的警报?

2006年8月18日

台风、干旱、海啸、飓风,大自然似乎愤怒失常,一时间要把地球置于水深火热。世间风传,极端天气频频发作是气候剧烈动荡前的预警信号。中美等国科学家提出自己的看法。

https://p.dw.com/p/8yW1
在某些地区,极端天气每年都有图像来源: AP

仅仅一个星期,台风“桑美”在中国扫荡之处,留下一派狼藉。同一时间,中国其它地区、乃至北半球的居民却正承受着高温的煎熬;澳大利亚也正渴盼甘露降临,该国可能由于干旱减产20%。如此迥异的极端天气,是气象学家预告的气候灾难的前兆,还是仅仅巧合?眼下全球流传着气候剧变论,但是由于历史上的气象数据有限,目前科学家也很难准确预测气候变化的速度。

“这种极端的天气状况我们几乎每年都会经历,所以我们通常不会就此作出气候剧变的结论。”台湾国立环境变化研究中心的刘先生说。五十年来,东亚地区发生的热带旋风暴数字基本持平,相反台风袭击的次数有所增长。最近一次是登陆中国东部地区,导致数百人死亡,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桑美”台风。学者预计,今后旋风暴现象可能更为严重。“但那也是渐进的,还称不上不同寻常的气候剧变。”刘先生认为。

两周前,美国国家龙卷风中心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卡特林娜”之类的飓风是人类燃烧煤矿和石油能源后地球变暖的后果。而其它环境保护者坚持,温室效应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作为学者,如果要用气候剧变来解释每一次极端天气,他必须非常保守而且精确。”中国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杨先生说,“问题就在于此,现在怎么能断言,旋风暴会一年年多起来,强度将一年年高起来呢?”

中国气象学家偏向于用温室效应来解释今年夏天的异常天气。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生产国,是仅次美国的温室效应的造成者之一。国家气象局任先生告诫说,随之而来将冷冬更少,旱季更频。今年,几乎中国所有地区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温,西南地区更遭遇到五十年未见的严重旱情。

澳大利亚气象学家不认为世界气候将加剧动荡,他们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数据纪录是富有说服力的论据。就职于国家气象局的格兰特.贝尔德(Grant Beard )介绍说,“气候现象判断的薄弱环节在于观察系统,卫星时代之前我们可能对某些旋风暴一无所知。”他指出,至少极端潮湿和极端干旱的时段性交替,在澳大利亚是寻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