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抑郁症:德国每年多达530万例

Ann-Christin Herbe
2018年12月2日

每个人都可能得这种病。德国抑郁症救助基金会(Deutsche Stiftung Depressionshilfe)发表的“抑郁症晴雨表”报告显示了该病在德国广为传布的现实、及其后果。

https://p.dw.com/p/398e8
Symbolbild Depression
很多人不愿正视抑郁病图像来源: Irna

(德国之声中文网)无精打采、内心空虚、失眠- 抑郁病症候多种多样,且仍被视为禁区。今年,德国抑郁症救助基金会第二次公布了《忧郁症晴雨表》,提供了该病在德国传播情况的数据。

根据世卫组织的一项研究结果,全球范围有约3.22亿人患有抑郁症,占世界总人口的4.4%。而实际数字还要高得多。德国抑郁症救助基金会为撰写自己的研究报告询问了年龄在18岁至69岁的之间的5000人。

典型症候

不断出现至少2星期,才能算作抑郁病症候,而且,它不只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症患者总是意兴阑珊、长期疲倦、失眠。

它产生的影响尤其会在社交领域反映出来。84%的受访者告知,患病期间完全退出社交活动;72%的人透露,不再与他人有亲密感。首当其冲的是最亲密的人。近45%的抑郁症患者与生活伴侣分手。

依然有太多未知数

德国抑郁症救助基金会指出,抑郁症仍被打入另册,人们依旧对它所知甚少。56%的人认为,得抑郁症是因为生活方式不当;近30%的受访者相信,性格软弱为此病肇因。

涉及抑郁症,不论是在工作场所、家庭里,还是在朋友圈内或在亲友们那里,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可是,人们大都回避谈论相关议题。恰恰是亲属们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不知该如何应对当事人及其问题。根据抑郁症晴雨表,73%以上的亲属有负疚感,感觉自己要对亲人得病负责。

怕用抗抑郁药

众多类型的抑郁症可以用抗抑郁药治疗。然而,正是在德国,很多病人怕服用抗抑郁药。莱比锡大学心理病院院长黑格尔(Ulrich Hegerl)告诉说,在德国,要说服病人同意试试用药,你得费尽口舌;很多人最终承认,服药后,延续了数月的抑郁症有所减轻;很多人害怕抗抑郁药会让人上瘾。他说,就像严重糖尿病人使用胰岛素一样,若是自己患严重抑郁症,他会毫不犹豫服用抗抑郁药。

多功能手机作为健康伴侣

如今,患者不仅可以从医师那里得到帮助和支持。放在裤子口袋或手提袋里的多功能手机也已成为数字救助者。取名为"随时"(Steady)的项目便是一种基于传感器的系统,旨在增进疗法效用,并尤其是使对抑郁症的自我管控最佳化。该系统向病人提供了一种手段,能借助多功能手机或健身环不间断收集心率、睡眠、情绪或运动等生物传感数据,并将这些信息用于个人自我管控。德国抑郁症救助基金会和莱比锡应用信息技术研究所协调了这一项目。

黑格尔教授这样解释该工具:"患者早、晚各一次输入有关自己情绪、动力的数值,算式会自动分析这些数值与所测得的生物传感数据之间有多大关联,然后以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供患者参考。这样, 该系统便可以及早告知有关情绪、动力好转或恶化的情况,当事人便能迅速采取对策。"

大有助益

"我与抑郁作斗争"(iFightDepression)是一个互联网支持的自我管控工具。德国抑郁症救助基金会免费提供。它由各种信息模块、作业和练习组成,其目的是,鼓励患者改变消极行为模式、观察自己的活动、也记录下各种情绪。这里,其最终目标也是:控制病情。 不过,治疗医生也须配合。他应在患者使用该工具时提供指导和咨询。当然,"我与抑郁作斗争"这一工具毕竟只是一种补充,不能代替抗抑郁症药或心理疗法的常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