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悬浮70载历程

2006年9月25日

磁悬浮技术从诞生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它是德国科技与工业历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以下是它的成长片断。

https://p.dw.com/p/9A8b
埃姆斯兰出事当天,默克尔总理亲赴现场图像来源: AP

1934年,凯姆佩尔(Hermann Kemper)获得德国专利第643316号。这一专利描述的便是磁悬浮列车的基础技术。

1969年,当时的德国联邦交通部就这一高性能列车技术立案,作可行性调查报告。

1971年,位于巴伐利亚的Messerschmitt-Boelkow-Blohm(MBB)公司做出第一列样品车型,测试距离长度约为700米。同年, Krauss Maffei开始运行悬浮02型,当时的悬浮车重量接近5吨,时速为90公里。

1972年,人们在爱尔兰根建立了一条环形车道。AEG-Telefunken,BBC以及西门子开发了超导体悬浮系统。

1973年,Krauss Maffei开始运行悬浮04型。

1974年,“流行”号(Komet)不载人悬浮列车达到每小时401公里,开始使用磁悬浮技术。

1977年,联邦科研部决定使用磁悬浮技术并不再继续爱尔兰根的导体技术。

1978年,创立磁悬浮列车工业财团。人们选择埃姆斯兰(Emsland)为测试地之一。

1979年,在汉堡举行的一次国际交通工具展览会期间,磁悬浮05型共载客5万多人次,行车距离为900米。

1983年,磁悬浮TR06型实验车开始运行。

1984年,埃姆斯兰试车线北段经过4年建设终于完工。

1985年,埃姆斯兰试车线南段开始施工,其长度为10公里。

1987年,磁悬浮06型在埃姆斯兰以392公里的时速试车成功,全长31,8公里。这是至此全球最长的磁悬浮试行段。

1989年,当时的联邦政府决定修建从杜塞尔多夫机场至科隆波恩机场的磁悬浮线路。但该计划未能实施。

1991年,德国联邦铁路局以及有关工程师集体鉴定,磁悬浮技术已经成熟,可以投入市场使用。

1992年,联邦政府决定修建连接汉堡至柏林的磁悬浮干线,全长为300公里。该线路被列入联邦交通路程计划。

1993年,埃姆斯兰试车基地创下450公里时速的新纪录。

1998年,汉堡柏林之间292公里长的磁悬浮线路规划全部结束,但该计划仍未实施。

1999年,前批量生产的磁悬浮08型在埃姆斯兰试车。该车身长78,8米,92个座位。它的最高时速可达500公里。

2000年,埃姆斯兰示范线参加汉诺威世界博览会。

2001年,上海市同由西门子、蒂森以及磁悬浮国际公司组成的财团签约,修建上海市连接浦东机场的磁悬浮线路。当年三月项目竣工。

2002年底,上海磁悬浮线路开通,这是举世首条商业性磁悬浮线路。一年后,该线路开始运营。

2003年,德国开始评估在慕尼黑修建连接机场和市中心的磁悬浮项目。

2005年,磁悬浮在埃姆斯兰试车基地开始允许无人驾驶。2005年11月,德国新政府作出决议,至少在国内修建一条磁悬浮线路(或者北威州,或者在巴伐利亚)。

2006年6月,上海线完成运客600万。

2006年9月22日,埃姆斯兰发生特大严重事故,死23人,重伤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