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中国

德语媒体:中美零和博弈 欧洲难有话语权

2024年10月12日

美国大选结果,会对今后欧洲的对华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商报》的一篇客席评论认为,欧洲要么被胁迫、要么主动跟随美国,总之就是没有多少话语权。瑞士《新苏黎世报》则注意到朝鲜半岛近期紧张局势背后的中国因素。

https://p.dw.com/p/4lifr
图为两人今年9月初的电视辩论
卡玛拉·哈里斯和特朗普,哪位当选会让对华关系更加动荡?图为两人今年9月初的电视辩论图像来源: Brian Snyder/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以“特朗普和卡玛拉·哈里斯都想遏制中国影响力”为题,刊发由曾任德国驻美大使的Peter Wittig撰写的客席评论。文章指出,如果特朗普上台,欧洲会被胁迫跟随美国采取更强硬的对华政策;如果卡玛拉·哈里斯上台,美国的对华政策也许会更有合作性。但无论如何,欧洲都必须要增强自身实力。

“正是惊人的中国经济崛起促使所谓‘华盛顿共识’开始消解,该共识致力于自由贸易与全球经济开放。美国工业界的结构性危机、蓝领工人的困境让美国的传统外贸政策声名狼藉。特朗普的表现则像政治助燃剂,他的贸易保护主义信条感染了整个共和党。特朗普任总统期间,他大肆利用关税武器来做他的‘交易’。”

“拜登政府也跟随了特朗普的脚步,基本上继续维持了这些关税,还更有策略性地采取措施阻止中国获得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如今,经贸关系越来越受到国家安全利益之左右。制裁、投资审查、出口管制----各种经济强迫措施接踵而至。‘脱钩’与‘去风险’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在选战期间,特朗普加税许诺不仅仅针对中国)一次比一次猛烈,卡玛拉·哈里斯的语气则相对温和。但其实后者也没有动摇日益加强的孤立政策。如果特朗普再次上台,他可能会胁迫欧洲追随美国的对华政策。如果卡玛拉·哈里斯上台,则有可能寻求对话,但其实欧洲也不会得到多少话语权。”

作者接着指出,两位候选人都会坚持遏制中国的战略,“但有一点不同: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更加不可预测,只要有机会,他随时会和习近平‘达成交易’。”

“中国在地缘政治的大国较量中还有一个重要优势:北京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大约有130个国家的对华贸易强于对美贸易,中国的‘一带一路’也为这一趋势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发展中国家的领袖国家,北京自信地挑战美国的‘基于规则之国际秩序’的领袖地位,在联合国等场合提出‘反霸权’等针锋相对的主张。”

“不论是特朗普还是卡玛拉·哈里斯,华盛顿和北京都陷入了零和博弈中。双方都认为,对手的强大会对自己的权力地位造成生死存亡的威胁。”

“这种对抗性的冲突路线根本上违背了欧洲利益。对于欧洲而言,与美、中两国保持同等距离并非可选项。毕竟,欧洲依然仰赖于美国,而且政治体制上也更为接近。”

“要是卡玛拉·哈里斯胜选,欧洲人至少能有希望和美国一同寻求再次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不过,这需要一个国防、经济、外交方面更加强大的欧洲。如今许多欧洲决策者都认识到了这一点,美国大选结果可能会对落实这些想法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

今年6月,普京亲自驾驶俄罗斯产的豪华轿车带金正恩在平壤兜风
今年6月,普京亲自驾驶俄罗斯产的豪华轿车带金正恩在平壤兜风图像来源: Yonhap/picture alliance

瑞士《新苏黎世报》以“金正恩前所未有地自信 - 习近平和普京也有罪责”为题,刊发评论指出,由于俄罗斯需要朝鲜供应军火、中国已经默许了朝鲜持有核武器,金氏政权如今变得愈加不可预测,朝鲜半岛的局势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穷兵黩武的朝鲜正在改变这一地区的势力格局,也在增加不确定性。日本表示要加强其‘自卫队’的实力,韩国则考虑自己研发核武器。当然,后者也取决于新一届美国总统人选。金正恩看上去不为所动,其姿态前所未有地自信。他的自信来自于他拥有的两个实力派盟友:俄罗斯和中国。朝鲜甚至有能力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间挑拨离间。俄罗斯需要朝鲜供应军火,作为回报,金正恩则有可能获得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甚至可能包括核武器方面的高科技。就在今年夏天,两国缔结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这引起了北京的不安。在此之前,中国是朝鲜唯一的重要盟友,还长期在朝鲜和西方之间充当半岛核问题的调停人。俄乌战争也增强了中国对俄罗斯的影响力。现在,普京又获得了新盟友朝鲜,这多少降低了莫斯科对习近平的依赖。金正恩突然就成了渔翁得利的乙方。”

“和西方国家一样,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也有所降低。在2017年前,中国还在联合国层面上支持对朝鲜的经济制裁;但如今,中国似乎已经接受了邻国拥有核武器的事实,认为这已经是无法避免的。中国人将这一危险的趋势视作美国政治的后果,认为导致这一局面的并非北京、而是华盛顿,后者必须要予以解决。”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