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如何应对中国崛起?

石涛2015年7月2日

德国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中国政策?中国在经济与政治上的崛起对于德国而言意味着什么?在希腊危机充斥媒体版面的时候,一场有关中国的讨论会却在德国联邦议会大楼里悄然展开。

https://p.dw.com/p/1FrZI
China Wirtschaft Symbolbild
图像来源: STR/AFP/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我本来以为各位与会专家的发言的批评力度还会更大",在开始回答问题之前,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新闻和公共外交处参赞曾凡华如此表示 。

曾凡华的想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周三(7月1日)在联邦议会大楼内举办的这场讨论会以"中国挑战"为题,主办方是德国议会最大党团基民盟和基社盟(联盟党团)。

在中国政策方面,基民盟和基社盟曾有过令人印象深刻的举动。2007年10月,联盟党团推出一份亚洲政策战略文件。其中明确指出,德国应该采取更为以价值观为导向的亚洲政策,重视印度等民主体制的伙伴国家,而非过于侧重中国。

就在此前一个月,默克尔在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中国政府此后停止大量双边对话和谈判,德中关系一度跌入低谷。

八年之间的变化

2007年到2015年,虽然仅有八年时间,但世界格局和德中关系却都出现了不小的变化。八年前,世界金融危机尚未全面爆发,雷曼兄弟银行也还没破产;默克尔总理才上任两年;中国经济增速高达13%,但国民生产总值刚刚超过德国,还落后与美国和日本。

而到了2015年,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的高潮虽已过去,但希腊债务危机却依然深深困扰欧元区;默克尔已经开始其第三个总理任期,连续主政十年;中国经济总量早已超过德日,赶超美国也指日可待,但经济增速却开始大幅下降。

Deutschland China Politikwissenschaftler Eberhard Sandschneider
桑德施耐德图像来源: DGAP/dapd

更趋现实的中国政策

时空背景转换之下,作为八年来唯一持续执政的德国政党,基民盟和基社盟的中国政策又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参与周三讨论会的德国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桑德施奈德教授对德国之声表示:

"我认为,基民盟和基社盟的中国政策确实有了更为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联盟党和默克尔总理显然终于认识到,要想和中国展开包括人权议题在内的对话,就不应该采取对抗性的动作激怒中国,然后寄希望于中国人还是愿意谈。必须尝试进行具有建设性的对话。我认为,联盟党在过去几年里在这方面做的非常成功。"

中国人权法治继续遭受质疑

联盟党的策略转变并没有影响中国问题专家们对德国的中国政策以及北京政府的许多做法继续提出质疑,即便其强烈程度不如曾凡华参赞的预期。来自柏林科学与政治基金会的希尔佩尔特(Hanns Günther Hilpert)指出,面对中国的崛起,柏林在经济方面的应对相当不错,但在政治层面不能令人满意,而中国政府在保障外国厂商平等竞争以及实现法治 和人权方面的许多做法都令人无法接受。

Kristin Shi-Kupfer 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 Berlin
古思亭图像来源: MERICS/Marco Urban

来自德国墨卡托中国问题研究所的学者古思亭(Kristin Shi-Kupfer)则提到北京政府最近计划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控制以及大量违反法治国家原则的做法。作为例证,她提到中国政府强迫仍未经法庭定罪的公民在电视上"公开认罪",以及非法软禁诺贝尔奖获得者刘晓波的妻子刘霞。

"价值观外交"失败?

引人注意 的是,无论是各位专家还是参加会议的联盟党团高层,比如致开幕辞的联盟党团副主席容格(Franz Josef Jung)和 具体主持会议的党团议会事务负责人格隆德(Manfred Grund),都没有提到2007年联盟党团提出的那份亚洲政策策略文件和"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外交政策"。德国的 "价值观外交"是否已经宣告失败?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奈德并不这样认为:

"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外交政策并未失败,而是有了不同的侧重点。而当时的亚洲政策战略文件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主要是为了激怒当时的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也确实部分达到了这一目的 。但这些事情早已是过眼云烟。"

当时也曾有评论指出,联盟党团强调价值观外交是想与前任施罗德 政府"划清界线"。桑德施耐德对此评论道:

"德国所有大党目前都已经认识到,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是德国外贸和外交政策的一个根本方面。我认为,在这一点上几大主要政党已经不会有太大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