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中建筑师柏林对话

2010年2月9日

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有活力的建筑市场之一。中国国家级别的设计院数量超过10000家。1994年以来中国开始出现私人设计工作室。一些西方建筑师也得以在中国将它们的示范性建筑设计转换为现实。今年2月,中国8家小型独立工作室在柏林建筑中心举行了一场展览。同时在那里举行的还有德中建筑师对话。

https://p.dw.com/p/LvpQ
南宁国际博览会会议中心。设计者:德国建筑所 Gerkan, Marg & Partner.图像来源: Jan Siefke

简单来说,在德国盖栋房子的规矩比中国要多得多。甚至有人认为,德国这些婆婆妈妈的规矩已经束缚了建筑设计师的创造力,捆绑了他们的手脚。那么对于设计师们来说,在中国的自由度要大一些吗?这个问题是德国和中国的建筑设计师以及城市规划者们在柏林举行的德中建筑师对话中提出的问题中的一个。

柏林的设计师佛兰克·克吕格在柏林有一家自己的设计公司,2005年以来他还在上海加盟了罗昂建筑设计公司。他说,他更喜欢德国清清楚楚的规则。因为如果他不知道一个项目是否根本能够获得审批,那么工作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在规则不清的情况下,由于风险大步子只能迈得很小。这也会阻碍设计师的创造性。所以为了实现自己的设计理念,在中国他必须更具创造性。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童明在上海经营TM Studio建筑事务所。他和克吕格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在中国现在"什么都可以"。因为中国正处于从一种制度向另一制度转型的过程中,新制度的规则还没有完全确立下来。

德国的建筑师们也证实,外国人在中国的建筑市场上也可以获得巨大机会。但是,因为是外国人所以就可以轻易地得到一份工作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柏林Pysall Ruge建筑事务所的彼得·卢格说,现如今中国建筑市场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他所在的事务所2006年开始在杭州开辟了一家分公司。

中国的建筑师们抱怨,在草图设计上他们得到的时间太少了。委托人几个月都不露面,然后突然哪一天出现就要求分秒必争地完成项目。佛兰克·克吕格说他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一个星期六晚上11点他突然接到一通电话,要求他5天之内完成一个85平方公里的设计草图。

德国设计师们说,在中国经由他们设计出来的建筑落成之后往往和原本的设计无法对照联系起来。因为中国的设计师一般都只提交设计计划,而在实施过程中建筑工人们常常按照自己的好恶再另行发挥。佛兰克·克吕格说,有一些盖成的建筑物他连门都不想进,因为这些建筑已经跟当初他的设计室设计的完全不一样了。

杭州Citiarc International的设计师陈昊如(音译)说,监督施工过程是否严格按照设计蓝图是一件很费力的事,而且也没人为这项监督工作花钱。陈昊如在美国工作过很多年,他对西方国家同行的工作很熟悉。他说回中国之后适应国内的情况曾经让他很头疼。有时候建筑材料会被更换,或者合作伙伴被更换。

还有一些是让德国设计师甚至感到不快的情况。比如合作的中国同行承认,他们不知道建筑盖出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而且也不知道谁会使用这些建筑。这样的消息会让德国设计师感到愤慨。因为通常情况下设计师们只设计建筑的外观,内部装修常常会在建筑落成之后由使用者自己决定。德国设计师们习惯于针对不同的使用者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但这种设想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但是已经对此习以为常的中国设计师就觉得挺无所谓。

在德中设计师对话会场上有观众提问道,他们怎么能接受一个独裁国家政府委托的项目?佛兰克·克吕格和彼得·卢格都说,他们的影响很有限。他们只是设计师,无法改变一个制度。中国人必须自己做出选择。外国设计师只能提供更多的选择可能,在中国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提供一些帮助。杭州业余建筑工作室的王澍说,中国也有一些政府代表十分开明,所以一些不同寻常的设计草图才得以实践。佛兰克·克吕格认为,私有化的问题比中国政府的问题更大。他表示,对当地住户极不负责任的项目设计师不应该接受。

这一场德中建筑师之间展开的对话是富于成果的。德国观众对中国小型独立设计室的先锋作品表示惊叹,只可惜在这场讨论会上环境方面的内容太少了。

作者:Sven Hansen / 洪沙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