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席利的难民南留建议引起争议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8月6日

德国内政部长奥托.席利建议,在非洲建立难民营,把要来德国的难民放在那里进行审核。这条建议在德国国内、欧盟和联合国有关部门引起了争议。

https://p.dw.com/p/5Pgy
席利有他的想法图像来源: AP

按德国内政部长席利的想法,在非洲建立了难民营来审核难民申请之后,实际上就不再存在在德国获得避难权的基本权利。然而,不仅德国的绿党反对,欧盟也对席利部长的建议拉开了距离。他们认为,按席利部长的建议去做将挖空联合国难民公约。

联合国难民公约已经有了50多年的历史。这个公约产生于1951年,当时是为了给战后时期的难民提供帮助和保护。联合国难民援助署发言人科勒维尔指出,这个公约的特殊意义在于,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一个国际上通用的关于难民问题的法律。他还说,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难民需要国家提供的带有保证性的保护,否则他们是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

一开始,这个公约只适用于欧洲。直到1967年才在全世界有效。至今已有140个国家签署了这个公约。1951年已经定下的原则至今不变。其中包括难民的定义:有理由地害怕由于种族、宗教、国藉、社会和政治属性受到迫害而不得不离开自己国家的人必须得到接纳。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核心原则:在祖国面临危险的任何难民都不得被谴送回其祖国。公约还对难民在其接收国的权利作出了定义,比如工作权,自由行动权,教育权和自由宗教权。

这位联合国难民署发言人补充道:“它(指公约)还是非常有活力的。我们把它视为保护难民的国际体系的基石。有许多国际法律是建筑在这个公约上的。在整个结构里,它是基石,其它的是之上的建材。”

联合国难民署也有了50年的历史。它受到的任务是:人道地照料难民,监督公约的执行情况。这一方面意味着维护它,另一方面意味着进一步发展它。因为世界发生了变化。

比如,今天数以百万计的人群逃离贫穷和苦难之地,在其它地方寻找生存之所。这些人的一个目的地当然就是“富裕的欧洲”。然而,在抵御这些所谓“经济难民”的斗争中,欧洲把自己越关越紧,也使那些符合日内瓦公约精神的难民举步维艰。

联合国难民署另一位发言人雅诺夫斯基说:“我们实际上同意欧盟的看法,确实存在一个问题。因为有极多的人就是想寻找一个更好的生活。而他们不是难民。在他们里面却也混杂着真正的难民,也就是为了避免迫害而出逃的人们。在公众眼里,这两个集团完全被搅和在了一起。于是产生了一个印象,好象所有敲着欧盟的人都是骗子,都在试图利用西方的慷慨。我们必须找到某种方法,把这些人区分开来。”

否则,雅诺夫斯基担心,避难权将越来越多地受到践踏。联合国难民问题专员鲁贝尔斯也经常警告欧盟不要挖空难民公约,比如通过为欧盟内协调难民权推出的新规定。

对席利部长这几天发行的建立接收难民营的建议,联合国难民署持保留态度。一方面:这个组织认为它的任务是不谴责别人,而是有目的地与各国合作。另一方面,这在法律上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难民署德国代表处的特略肯表示,席利的建议太不清楚,因此难以归类,难以把它视为对难民公约的明显违犯。他还认为,比一个难民营重要得多的是,在全欧洲维护真正的难民权。

德国之声记者乌特.谢费尔评论道:“德国内政部长站到了一个呼喊着‘船已经满了’的运动的最前列。不,部长先生,非洲人有另外一条成语,这条成语却非常难让欧洲富裕社会相信:‘再容纳一位的位置总归有的。’”

(约阿希姆.舒伯特-安肯鲍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