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国混乱北京继续暧昧?
2007年11月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及时发表例行谈话,表示北京不愿看到西方介入巴基斯坦国内政局演变,这一点似乎并不令人意外。早些时候,巴基斯坦国内因为穆沙拉夫政权对红色清真寺事件的处置,发生骚乱时,北京的态度同样暧昧。但这一次不同的是:上次是穆沙拉夫对付伊斯兰极端分子,这一次,巴基斯坦总统的矛头所向起码在表面上也针对了包括布托夫人在内的巴基斯坦反对党。
但流亡在奥地利首都的巴基斯坦政治作家胡赛音先生对本台发表谈话时指出,布托夫人的身份也并不那么明确:“布托的处境很尴尬,一方面,她从穆沙拉夫那里得到了相当大程度上的特权和让步,但另外一方面,她在公众眼中,又必须保持自己坚持民主道路的基本形象。因此,布托回国,从一开始就是在玩平衡的尴尬妥协。但最终我相信,她会帮助穆沙拉夫巩固其政权的。”
回顾中巴关系,人们不难看出:当年穆沙拉夫推翻谢里夫政权,走上总统宝座时,中国对此并不感到振奋,因为穆沙拉夫毕竟是军人出身,对于军事力量更为强大的美国更有兴趣。这一次,穆沙拉夫几乎是故伎重演,再次动用军人手段对付国内政局。面对这样的军人政权,布托夫人到底会有什么作为,这恐怕也是北京需要观望一段时间才能判断的。胡赛音先生对此的分析是:“至少,巴基斯坦的阿拉伯穆斯林精神领袖是不会把布托视为自己潜在可以与之结盟的盟友的,至少这些精神领袖们是不会容忍布托的存在的。这一点,对于布托回归巴基斯坦政局是非常有利的。但我现在还看不出来穆沙拉夫会用什么方法,让布托能够在扑朔迷离的政局中,重新找到自己的角色。我想目前穆沙拉夫是在争取时间,因为穆沙拉夫目前主要的麻烦来自最高法院,来自这个法院的一些法官准备以司法形式,批评穆沙拉夫破坏巴基斯坦民主体制。在这个背景下,布托的出现可以给穆沙拉夫以一定的支撑。”
如此看来,北京未必能够从支持布托,反对或者至少拖延支持穆沙拉夫当中获得利益。或许这可以解释北京官方目前不愿对巴基斯坦局势过度评价。但保持对巴局势的中立与暧昧,未必能够赢得巴基斯坦国家政权对北京的格外好感,因为毕竟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对穆沙拉夫的举动也还只停留在口头上的遗憾,行动上的纵容上。
伊斯兰堡到底会如何看待北京这个被称为全天候的盟友,在流亡政治分析家胡赛音先生那里,得到了如下的解读:“巴基斯坦社会中,对中国的感觉和印象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老布托执政期间,两国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友好。但在那之后,特别是在发生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的分裂战争期间,巴基斯坦人对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置巴基斯坦分列于不顾的冷漠态度非常失望。从那时起到现在,尽管政府层面上,尽管在上层精英中,两国依旧保持着这样那样的关系,但在民间,在巴基斯坦知识分子中,对中国的感觉早已不那么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