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可以质疑这次反倾销手段”

采访记者李鱼2006年4月6日

欧盟委员会3月23日做出决定,对来自中国和越南的进口皮鞋加以惩罚性关税,这一决定于4月7日生效。生效后,中国进口鞋将到今年9月中旬前逐步受到19.4%的关税惩罚,越南进口鞋为16.8%。欧盟内部对这一举措存有很大争议,大部分成员国是持反对意见的,只有老牌鞋类生产国如西班牙、意大利和新入欧盟的波兰支持对中国的制裁措施。

https://p.dw.com/p/8EK7
宁波的一家鞋厂图像来源: dpa

代表欧洲鞋业100家企业的欧洲鞋类进口及零售商协会(European Footwear Association of Importers and Retailchains, FAIR)总经理菲利普斯(Verrips)激烈抨击了欧盟委员会的决定,他说,欧盟25个成员国中有22个反对欧盟针对中国和越南的反倾销手段。它不仅有损于欧洲消费者和欧洲贸易,同时还损害了欧盟的形象。菲利普斯认为,欧盟的决定根本谈不上是什么民主决定,它将最终有损于公正竞争的贸易原则。FAIR代表了9万行业职工的利益。

在是否向中国及越南进口鞋征收惩罚性关税的问题上,欧盟曾作了12个月的追踪调查。在这期间,欧盟从越南进口了1亿2000万双鞋,从中国进口进口了9500万双。这些鞋占欧盟国家同期销售鞋量的8%。欧盟认为证据确凿,中越两国国家为制鞋业提供了非法补贴,导致鞋产品价格人为低廉,已形成非公正贸易竞争,给欧洲鞋业带来损失。

欧盟决定公布前夕,一份由Prognos AG进行的调查结果公布。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中国和越南采取制裁性关税的手段,可能导致欧洲零售商以及相邻领域如运输行业和进口商至少1万个工作岗位的流失,因为欧洲鞋业将中国和越南是作为采买市场的。Prognos AG总结道,“符合现代精神,正在不断增长的制鞋工业,却受制于纯生产厂家而受到利益上的侵害,原因仅仅是这些生产厂家多年来没有对全球化带来的竞争挑战作必要的回应。这一点,不论如何是说不通的。”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欧盟制裁性决定生效前,电话采访了德国工业协会(BDI)外贸局主管反倾销问题的威廉姆斯先生(Willems)。


德国之声:
在欧洲委员会做出决定,对中国出口皮鞋征收最多约20%的制裁性关税的问题上,是否真的有令人信服的倾销现象存在?中国民间已组织募捐,他们计划委托欧洲著名研究所对该案另作评定。

威廉姆斯:
一般来说,欧盟委员会在做出决定之前,总是做非常严谨周密的调查工作,然后他们做出判断,这里牵涉的是否是倾销现象,如果是,采取怎样的处罚措施,处罚关税应定在怎样的高度。委员会对此的解释也是非常谨慎和周密。

但对非公正竞争实施处罚措施的目的,并不是要扼杀中国存在的竞争优势。中国的劳动力便宜,可以比欧洲更廉价地生产鞋类。只是反倾销措施打击的是比自然廉价更便宜出售商品的非公正行为,这便是扭曲竞争的行为,它人为伤害欧洲以及其他国家的鞋类生产。


德国之声:
中国批评欧洲方面实施的是保护主义措施。可以理解来自中方的批评吗?

威廉姆斯:
从某种角度看,人们可以质疑这次反倾销手段。这次对鞋类的反倾销制裁同以往的制裁手段有很大不同。而这些不同之处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首先,本次制裁性关税不是一次性提到20%,而是阶段性从4%开始,渐渐升高。这是很少见的。一般情况下,先证实倾销现象,然后论证给本地相关领域带来的损失,鉴于损失的大小,决定制裁关税的高低。本次的做法有悖于任何以往的惯例。因此有深思的必要。

另外,制裁的鞋类中不含高级运动鞋和幼儿鞋。这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疑问。如果高级运动鞋还可以说没有给欧洲鞋厂造成损失的话,因为在中国生产此类鞋的大半是欧美企业,但为什么将幼儿鞋从制裁鞋类中删除,就显得非常牵强了,欧盟委员会明明在这里也证实了有倾销现象的存在。


德国之声:
在此次欧盟反倾销案例中,人们能够嗅出一点欧洲的保护主义正在抬头?

威廉姆斯:
德国工业协会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都不感兴趣,相反,它很注重同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两年以来,对德国外贸工业而言,中国所处的地位已超过了日本,在全球仅次于美国。不过,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同中国有着这样密切的经济交往,这些国家会因中国的经济成就而产生受到威胁的感觉。德国工业即便在竞争中受到来自中国和亚洲的压力,但压力的程度和广度仍在有限范围。

德国之声:
如果说欧盟同中国处于一种伙伴关系的话,那么伙伴之间可以相互惩罚吗?

威廉姆斯:
说制裁不正当竞争手段可能是一种更为精确的表述。反过来可以说,对于伙伴,不可采取非正当竞争手段。因果关系是这样的,中国产品因倾销的原因,损害了欧洲商品的利益。

德国之声:
欧盟会不会在今后扩大反倾销手段?

威廉姆斯:
中国是欧美反倾销政策瞄准的对象。大部分欧美倾销案子都涉及中国产品。中国的出口量很大,价格低廉,进口国将很自然地产生警觉,调查产品价格是否合理。因此很难排除今后对中国出口产品增加反倾销制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