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峰会评论:失望情绪也许恰恰是非常有益
2007年11月29日这是中欧峰会中的一个小场景,但却显示出了双方之间的距离有多大。欧盟贸易事务委员曼德尔森向中国副总理吴仪指出中国产品的质量缺陷,吴仪的回答是,中国出口到欧盟产品的99%是符合安全标准的。曼德尔森针锋相对的反驳说,对于中欧之间高达3000亿欧元的贸易额,1%的不安全产品已经意味着太多太多。在中欧互动之间,这样的场景一再重演;中国感到自己被误解,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肯定。而欧盟则始终错误地认为,在中国,只要北京政府作出一点指示,就能在全国各地得到贯彻实施。
尽管在中欧峰会期间,领导人们面对电视镜头还要强颜欢笑,但两个伙伴之间已经弥漫着失望的情绪。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出现了转变。现在就说中欧关系面临一场飓风尚为时过早,但毫无疑问双方之间产生了冲突。
在过去的12个月里,欧盟委员会制定了三份有关中国的文件。诸如“竞争与伙伴关系”这样的字眼成为了文件标题,而其内容往往是对中欧之间的伙伴关系提出批评。欧盟这样做有很多理由,中欧之间的贸易差额迅速扩大,今年已经达到1700亿欧元。从德国汉堡港启程前往中国的集装箱却有三分之一是空着的。此外,中国公司大规模窃取模仿高端技术。人权受到侵犯的现象一再持续。欧盟采用一再升高的语调指责中国,在通过欧洲市场开放的机会赚钱的同时,却不愿意在中国市场为欧洲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条件。
此外,有关中国派遣大量工业间谍和黑客攻击德国总理府网络的新闻报道使中国在欧洲各国的形象严重受损。传统上,欧洲人更愿意通过讨论和外交途径与中国人打交道。而不象美国人那样,为了保护自己的在华利益,动辄向中方施加压力。但怀柔手段毫无成效,于是欧洲人也开始提高嗓门。欧洲代表在北京警告说,由于欧中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已经变得更加强烈。
本次中欧峰会决定就特别敏感的贸易和货币问题成立两个工作小组,这只能看作是中国妥协的一个谨慎信号。而对于中国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言,欧盟所提出的5亿欧元气候保护贷款也只能算是一个姿态性的举动。不过,双方之间的失望情绪也许恰恰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只有对自己的伙伴有了清醒地认识之后,才能制定坚实而持久的政策。这对于中欧而言都很重要,因为双方彼此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