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评论:别气馁,德国和美国!

2020年8月10日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访欧,绕开德国;德国外长更愿造访莫斯科。德国之声驻首都记者Jens Thurau指出,跨大西洋关系处于低点。

https://p.dw.com/p/3gib8
Symbolbild Deutschland-USA-Beziehung
跨大西洋关系裂痕明显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Zoonar

(德国之声中文网)人的确会伤感——下面这段故事听上去的确会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1994年,当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出现在勃兰登堡前,受到成千上万柏林人欢呼时,作为一名较年轻的记者的我就在现场。克林顿向人们高呼:“一切都是可能的,柏林自由啦!”

此其时,永远进取的美国精神与德国和柏林恰相契合。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使德国统一成为可能;美国给我们带来了民主制,起初在西部,现在,则是在整个德国。

蓬佩奥不来柏林,马斯宁愿去莫斯科

下星期,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到访欧洲。他会去波兰、去奥地利、去捷克、去斯洛文尼亚。他称,这些国家都是美国的伟大朋友。对德国,他只字不提。

Thurau Jens Kommentarbild App
本文作者

与此同时,因参与被美方视为眼中钉的北溪二号天然气管线项目,3名美国国会参议员威胁制裁位于德国东北部的萨斯尼茨(Sassnitz)渡轮港。而就在蓬佩奥远远绕开德国作欧洲之行的节骨眼上,德国外长马斯将动身前往莫斯科。

偏偏是莫斯科。这可是新冠危机以来的第二次真正重大的出访——此前,他只去过以色列。访问华盛顿吗,根本不予考虑。这真是糟糕透了!

跨大西洋关系领域,一切都停滞了。同那位头脑昏乱、动不动就愤怒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没法打交道,对这一点,人们早有体会。也因此,德国政府致力于维持低一些层面的联络,集中精力为迎接特朗普之后的时代多少保持住联系。然而,德国人早已明白,双边关系再也不会像1994年,或更远一些,像肯尼迪总统如救星般被欢呼的1963时一样。

看法改变

就当下的具体争议点而言,它涉及美国人早就认为过低的德国防务支出;它涉及美国从德国撤军——某些人说,这是觉得自己未得到默克尔总理足够尊重的特朗普的报复行为;它涉及上面提及的俄罗斯通往的天然气管道。其实,所有这些争议议题只是表面现象。

核心的问题是,德国人对美国、美国人对德国的看法改变了。那个具有无尽可能性的国家,那个曾被视为确保我们的安全的“好心的霸主”,与我们渐行渐远,将目光首先投向国内,抑或,朝向了太平洋。而我们,德国人,则对美国国内的警察暴力、不可理喻的拥枪狂极其成千上万的罹难者、糟糕的社会差异、在推文上不可一世的总统、两极化社会嗤之以鼻。

社会分崩离析

但我们更应看看我们自己。在美国发生的事情——否认大瘟疫危险、种族主义、加剧的内政对立阵线——皆属糟糕。然而,在我们这里,社会也愈来愈分裂,民粹主义人士和阴谋论者到处叫嚣。而若有朝一日美国失去了其民主核心,欧洲和位于其中心的德国就将带着曾被称作“西方价值共同体”的东西,茕茕孑立。我们势将难以捍卫这一共同体。而在欧洲,也并非所有人都无保留地遵循那个传统的美国理想。

但是,我不放弃希望。在美国、在德国,都还有着他们:历来沉默的多数人。他们认为,民主制是自为价值,无论有多少问题,它依旧是所有政体中最好的。他们认为,美国和德国有着共同的价值,也应携手捍卫之——尽管眼下看来不现实。

Deutschland Barack Obama in Berlin
2008年7月,被选举为美国总统前的奥巴马在柏林,受到20万人欢呼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R. Jensen

希望所在

共同点会如何快速重返,从以下这一历史的一幕就能看出:乔治·沃克·布什治下的困难年份之后,年轻的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在柏林的凯旋柱前对20万德国人做了演说。所有人都充满希望,因为,他们感觉到了,这个人将成为总统。而这一幕并非发生了很久,不过才12年。别气馁,美国和德国!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