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林视点:澳大利亚的平衡之术
2016年4月1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即使是在欧洲人当中被视为中国最忠实拥护者的英国人,也做不到这一点: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此次访华带了一个上千人的代表团随行。除了北京、上海和香港之外,他们的行程中还有另外五座城市。北京深知该如何赞许这一姿态,将这个星期官方称作"澳大利亚周"(AWIC)。尽管同时也在中国访问的,还有尼日利亚总统。不管怎样,澳大利亚总理此行的目标是不容忽视的:扩大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其实在两年前,澳大利亚就曾凭借时任总理阿博特的访华,成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当时,澳大利亚签署了价值7.6亿美元的出口订单,并吸引了高达24亿美元的投资。
这次显然还能有更多的收获。澳大利亚总理这次访华敲定更高数额交易的几率是很高的。为什么呢?很简单:自从2015年12月20日起,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更为划算。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简称ChaFTA)生效以来,两国之间的各种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都明显降低。自此,95%的澳大利亚商品都可以免关税出口到中国市场,而在中国进行投资也变得更加容易。作为回报,澳大利亚每年为中国人提供5000份工作和度假签证,这又能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对出口来说意义重大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市场。该国出口产品中的三分之一都是销往中国。而在德国出口中,中国占有的份额为不到6%。过去,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兴趣主要在于原材料,现在已经有了改变。澳大利亚可以提供高品质、更清洁的食品,这在中国人当中颇受青睐。中国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很多中国消费者更愿意多花一些钱去购买令人放心的澳大利亚奶制品、肉制品和蜂蜜。根据初步分析结果,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已经初见成效。
在今年头两个月里,澳大利亚牛肉在中国的销量就比去年同期剧增了44%,而葡萄酒的销量甚至暴涨122%。而"澳大利亚周"则有可能给这些数据提供近一步增长的动力。随行访华的代表团成员试图在各个领域推进新的合作项目。在上海,贸易部长乔博(Steven Ciobo)将启动澳大利亚政府的大型旅游业宣传活动,旨在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毫无疑问:如果没有中国的合作,澳大利亚的经济状态会比现在糟很多。而中国也需要澳大利亚这个供货商。从经济层面看,这是一个双赢局面。但是在政治领域,双方的分歧却日益严重。
经济和政治两重天
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局面,不仅和澳大利亚,中国和一些其它国家也是出于这种关系模式之中--尤其是邻国,这其中首先就是越南。对于北京来说,一方面开展澳大利亚周活动,另一方面却从澳总理特恩布尔那里听到针对中国在南中国海挑衅行为的批评,这显然并不是什么问题。南中国海问题是澳中关系中最大的分歧点。在中国与邻国之间的海上主权争议中,澳大利亚扮演着一个中心角色。目前,澳军方在该区域几乎所有的飞行都会受到中国的批评谴责。而在七国集团峰会日前发表声明之后,中国立刻召见了澳大利亚驻华公使,这也是特恩布尔在此次访华之行中无法忽视的事实。北京要求七国集团不要"炒作涉海问题"。不过特恩布尔原则上还是坚持G7集团的这一立场。
好在北京没有对澳大利亚采取最为严厉的措施,而只是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对其它六个国家召见的是驻华公使。尽管如此,对于特恩布尔来说,在他的采购和推销之旅中找准合适的声调也是并非易事。显然双方都可以毫无问题地装作政治和经济是两个互不相干的并行世界。澳大利亚一边抗议,一边做生意。北京不会让澳大利亚不必要地深陷海洋争议,加大投资,同时又在争议岛屿上继续我行我素。一周前,中国刚刚在一座岛屿上启用了灯塔。当特恩布尔返回澳大利亚之后,他就得寻找一些站得住脚的理由来说服自己的盟友了。这次访华的阵势和时间安排都令美国人和日本人极为不悦。
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Frank Sieren)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