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深陷危机“大迷宫”
2013年4月12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如果一个国家债务过高,总还是能够寄希望于通货膨胀的。多印钱,就意味着货币贬值,但政府也能够以此偿还债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太可能完全失去支付能力,虽然还款到了债权方手中就已经有所贬值。
但如果一个国家是某个货币联盟的成员,那它就不得不把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利以及利用通货膨胀作为调控工具的可能性拱手相让。如果它债台高筑,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意味着面临该国失去支付能力的风险。所以,投资者们不是要求高额利息,就是放弃投资。三年多来,这是欧元区内危机国家所亲身经历的血泪史。
德国国际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冯·哈根(Jürgen von Hagen)认为,这是欧元本身所具有的一个设计理念上的错误。为了纠正它,欧洲成立了欧洲稳定机制(ESM)。而冯·哈根则更愿意称其为一个共同的债务基金:“其存在的前提是,欧洲范围内的债务危机只会出现在一个国家,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还得是一个比较小的国家。”
ESM:欧洲的“公地悲剧”?
因为,只要有一个稍大一点的,类似西班牙或者意大利这样的经济体陷入危机时,援助款项很快就会消耗殆尽。虽然从理论上来说,能够无限将其扩大,但那时就会出现经济学家们所说的“公地问题”(Allmende-Problem)。当一个群体能够自由利用一处有限的资源时,就会出现“公地悲剧”。而对于欧洲来说,当前的这一有限资源就是政府的税务收入。
“这样的问题总是会导致一个国家的政府愿意动用另一个国家的税务收入。因为那时它就会得到一笔不用受民主制度监督的财政资金。”冯·哈根如是说。这位经济学家相信,其后果便是欧洲的债台越筑越高。
乐观人士认为,事情不会发展到这一地步。因为今年初开始执行的财政公约的作用,正是给乐于举债的做法加以限制。其中,欧洲的25国已经承诺,在恪守马城标准,控制债务上限的同时,踩下“债务刹车”。对于冯·哈根来说,这一协议仅仅是一个虚幻的监控机制。“财政公约存在的前提是,我们认为能够加强对各国财政政策的监控。但我们最后所监控的不是财政政策的执行状况,而是政策条文制定本身。”
欧洲财政协议并非一纸空文?
德国科隆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负责人瓦穆巴赫(Achim Wambach)则警告称,不应该说反正也没有人会遵守财政协议的规定,从而贬低它的实际价值。
“这其中本无黑白,只有灰色。马城标准虽然没有得到严格遵守,但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果一个国家的债务超过了当年财政预算的3%,这在当时对于它来说是一种政治上的打击。”
可就算是欧盟财政公约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但银行业仍是欧元区内一大悬而未决的问题。计划中的银行联盟原本应该避免一家银行的破产令整个货币联盟摇摇欲坠。作为第一步,欧洲央行将从2014年开始,担任起监管所有银行的责任。然后要解决的争议问题是,是否需要在国家或者欧洲的层面上设立存款安全保障基金。专家们预计,欧洲银行联盟最快将于2015年组建完毕。在此之前,欧洲央行会竭尽全力的维护欧元区的存在。
但它能否成功,完全还是未知数。如果经济危机的离心力越来越大,北欧人拯救欧元区的决心越来越小,欧元区就有可能会慢慢解体。欧洲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菲斯特(Clemens Fuest)能够想象,诸如芬兰这样的国家有朝一日会离开欧元区。“因为他们在欧元区发展不良的情况下,不愿意再为危机国家提供资金。”但他认为,这样的退盟行动应该不会引发太过激烈的抵触情绪。
“另外一种棘手的可能性是,欧元危机国家无法调整自己,在度过三年的低迷时期后说:‘我们要离开了,因为我们看不到希望。’”
作者:张丹红 编译:任琛
责编: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