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作首份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3月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政府总理李克强在周三(3月5日)开始的本年度全国人大会议上作出了他上任以来的首份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在报告中表示,中国经济“深层次矛盾凸显,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为了保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够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必须继续改革。他宣布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5%。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也曾是7.5%,最终官方宣布当年经济增长率为7.7%,高于预期值。尽管如此,这已是中国经济增长率连续第二年保持在这一水平,继续维持在1999年以来的最低记录。2014年中国政府全年预算赤字将增加1500亿元,总额达到1.35万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2.1%,与去年持平。
经济增长:执政合法性关键所在
中国共产党一直将社会财富增长作为其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北京政府一般都预先设定一个较为保守的经济增长指标,因此总能超额完成任务。
尽管如此,中国政府公布的经济增长预期依然得到分析人士的高度关注,因为从中可以窥视北京领导层对于经济问题的看法和预期,以及他们可能会寻求怎样的政治路径加以实现。
分析人士对法新社表示,维持与去年相同的经济增长指标,这显示中国政府在推进此前承诺的经济改革的同时,希望强调稳定。
汇丰控股(HSBC)经济学家马晓萍表示:“一方面,这是释放了一个稳定预期的信号,而另一方面,它显示出决策者对于维持经济总体势头稳定的信心。”
马晓萍对法新社分析称,中国政府今年的政策重心是“推进改革和贯彻改革措施”,“只要经济没有显示出增速减缓的征兆,就不需要对政策环境做出大幅调整。”
在此次7.5%的目标宣布之前,中国经济数据疲软。被视为具有关键性意义的制造业指数今年2月下滑到近8个月以来的新低。
尽管中国最近传出类似制造业走软的“消极新闻和数据”,但美林银行的经济学家在一份研究报告中依然表示,“我们相信中国今年能够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5%”。
中国领导层表示希望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摆脱对于低效投资的过渡依赖,更多依靠私人消费来驱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他们预计这一转型将使得中国经济增速有所减缓,但更具有可持续性。
军费开支连续第四年两位数增长
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没有专门章节论述国防问题,但报告最后部分提及“不断提高军队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统筹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以及“加强国防科研和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
据各大通讯社报道称,按照递交本次人大审议的政府预算草案,中国今年军费增长8082.3亿元人民币(约合132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2.2%,幅度之大超出此前外界预期。这意味着,中国军费连续第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而且是经历三年递减之后,增幅再次加大。2011年到2013年,中国官方公布的国防预算增幅分别为12.7%,11.2%和10.7%。国防费用也是中国政府各项预算开支中增幅最大的项目之一。
李克强报告中提到要“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法新社特别指出,中国政府经常使用这一措辞指责日本政府。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实际军费开支远远超过官方数字,美国五角大楼估计中国2012年实际军费在1350亿到2150亿美元之间。不过美国在全球防务预算方面依然遥遥领先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去年12月美国通过的军费预算总额高达6330亿美元。
位于英国的智囊机构国际战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今年2月曾表示,中国军费支出将在2030年代超过美国,但在军事实力和专业能力等方面仍将与美国保持数年的差距。
治理污染: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在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九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围绕环境治理。李克强报告中提及“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并表示要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PM2.5和PM10等空气微粒的治理为突破口,进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此外,李克强还列举了在能源和工业领域进行环保改造的许多具体数字,其中包括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能源消耗强度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减少2%。
引人注意的是,报告中延续中国政府一贯立场,没有提及二氧化碳的具体减排目标。此外,推动能源生产方式变革的措施中包括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以及加强页岩气勘探开采与应用。
法新社评论称,近三十年来,中国高速实现工业化转型,民众收入有所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时常笼罩各大城市上空的雾霾便是后果之一。
最近几年,官方在公布空气污染指数方面显得更为开放,但是中国依然严重依赖煤炭作为能源,化石燃料消耗占世界总量一半。
“中国的好处在于,由于实行高度自上而下的体制,领导人可以制定严格的目标”,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中国气候与能源政策主任林明彻在李克强发布政府工作报告前夕对法新社表示。“我们不知道这一目标最终是否能够实现,但一定会出台许多相关机制和程序。”
综合报道:石涛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