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 - 跳动的生命之泵
在人的一生中,心脏大约会跳动30亿次。心脏病,也绝非中老年人的专属。关注心脏健康越早越好。
关注我们的心脏
在一项跨国调查中,许多受访者都认为心脏病只是中老年人的问题,和30岁以下的人无关。但是德国心脏协会指出,保护心脏越早越好。毕竟我们只有一颗心脏,因此务必要注重健康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结构精巧的一团肌肉
心脏是一个异常精巧的器官。本质上,心脏就是一团拳头大小的肌肉,中间有空腔。每分钟,这团肌肉要收缩、发送数十次,每天泵出的血量达一万升。而在重体力活动时,心脏的输出量甚至能上升到平时的5倍。
特殊的肌肉
但是心脏可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团肉。心肌可以像普通的骨骼肌一样有力地收缩,但是其耐力却非常惊人,可谓不知疲倦。而且,心肌细胞相互连接,从而确保整块心肌一起跳动。
人肉节拍器
我们无法通过意志来控制心跳。心脏的跳动不必依靠神经调节,他有自己的节拍器:窦房结(Sinus nodes)里的特殊心肌细胞能够产生周期性的电信号,迅速传导至整个心脏,从而让心肌一起跳动。如果窦房结发生病变,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就会发挥节拍器的功能。
心脏除颤器
如果遇上室颤等心律严重失常的情况,心肌就会一直维持紧张状态、无法放松。这导致心脏无法向全身泵出血液。此时,心脏除颤器能够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心脏除颤器操作简便,不一定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心脏起搏器
如果心脏跳动地过于缓慢,病人就需要一个人工心脏起搏装置。它能够发送电脉冲信号,引导心肌有序地跳动。世界上第一个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诞生于1958年。而当今的心脏起搏器,寿命则在5~12年之间,平均为8年。
心脏外科手术
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时,医生会让心脏暂时停止跳动。此时,人工心肺循环机接管血液循环,临时替代心脏以及肺的功能,为全身输送血液以及氧气。
无需开胸
现代的心内科手术,则让医生无需开胸就能探查心脏内部的情况,甚至进行一些手术操作。心内科医生从腹股沟、手肘或者手腕处导入导管,沿着血管将内窥镜伸到心脏处。病人只需要接受局部麻醉即可。
人工心脏瓣膜
如果心脏瓣膜缺损,就需要替换一个新的。有时,医生会使用猪的心脏瓣膜,有时则使用金属的人造瓣膜。而最新的塑料瓣膜甚至可以折叠,从而可以在心内科手术中通过内窥镜的导管输送到患处。病人则免去了开胸之苦。
心脏搭桥
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而心肌本身也同样需要血液供应。冠状血管就是心脏向自身供血的血管。如果冠脉堵塞,就会导致部分心肌缺血坏死,即心肌梗死。心脏外科医生可以为堵死的血管“搭桥”,绕开堵点。“搭桥”手术所需的材料,则可以是取自病人其他部位的一小段静脉,现在也可以是塑料的人造血管。图中的绿色部分,就是取自病人大腿的一段静脉。
心脏支架
心血管狭窄,也会造成心肌供血不畅。心脏支架可以在血管狭窄处将血管“撑宽”。心脏支架通过内窥镜置入,支架移动到患处后展开。通常,心脏支架都是金属制的,病人还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为心脏支架增加涂层。
换心术
全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是在1967年进行的。如今,心脏移植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全球每年会进行数千起这样的手术。移植的健康心脏来自于他人的遗体捐献,而接受移植的人,则必须终生服用药物,防止自身免疫系统排斥这颗来自他人的心脏。
人工辅助心脏
来自遗体捐献的移植心脏是极度稀缺品。因此,科学家发明了人工辅助心脏。病人的旧心脏并不会被摘除,而是得到了植入的人工辅助心脏的协助。不过,辅助心脏的动力以及供能装置则在体外。
完全人工心脏
医学界的一大梦想就是实现完全人工心脏。即完全内置,无需在身上连接许多导管,并且能够持续工作很多年。2013年以来,全球已经有过几例试验性的完全人工心脏植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