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 - 跳動的生命之泵
在人的一生中,心臟大約會跳動30億次。心臟病,也絕非中老年人的專屬。關注心臟健康越早越好。
關注我們的心臟
在一項跨國調查中,許多受訪者都認為心臟病只是中老年人的問題,和30歲以下的人無關。但是德國心臟協會指出,保護心臟越早越好。畢竟我們只有一顆心臟,因此務必要注重健康飲食、加強體育鍛煉。
結構精巧的一團肌肉
心臟是一個異常精巧的器官。本質上,心臟就是一團拳頭大小的肌肉,中間有空腔。每分鐘,這團肌肉要收縮、發送數十次,每天泵出的血量達一萬升。而在重體力活動時,心臟的輸出量甚至能上升到平時的5倍。
特殊的肌肉
但是心臟可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團肉。心肌可以像普通的骨骼肌一樣有力地收縮,但是其耐力卻非常驚人,可謂不知疲倦。而且,心肌細胞相互連接,從而確保整塊心肌一起跳動。
人肉節拍器
我們無法通過意志來控制心跳。心臟的跳動不必依靠神經調節,他有自己的節拍器:竇房結(Sinus nodes)裡的特殊心肌細胞能夠產生周期性的電訊號,迅速傳導至整個心臟,從而讓心肌一起跳動。如果竇房結發生病變,房室結(Atrioventricular node)就會發揮節拍器的功能。
心臟除顫器
如果遇上室顫等心律嚴重失常的情況,心肌就會一直維持緊張狀態、無法放鬆。這導致心臟無法向全身泵出血液。此時,心臟除顫器能夠通過電擊,使心髒恢復正常節律。心臟除顫器操作簡便,不一定需要專業人員操作。
心臟起搏器
如果心臟跳動地過於緩慢,病人就需要一個人工心臟起搏裝置。它能夠發送電脈沖訊號,引導心肌有序地跳動。世界上第一個植入式心臟起搏器誕生於1958年。而當今的心臟起搏器,壽命則在5~12年之間,平均為8年。
心臟外科手術
進行心臟外科手術時,醫生會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此時,人工心肺循環機接管血液循環,臨時替代心臟以及肺的功能,為全身輸送血液以及氧氣。
無需開胸
現代的心內科手術,則讓醫生無需開胸就能探查心臟內部的情況,甚至進行一些手術操作。心內科醫生從腹股溝、手肘或者手腕處導入導管,沿著血管將內窺鏡伸到心臟處。病人只需要接受局部麻醉即可。
人工心臟瓣膜
如果心臟瓣膜缺損,就需要替換一個新的。有時,醫生會使用豬的心臟瓣膜,有時則使用金屬的人造瓣膜。而最新的塑料瓣膜甚至可以折疊,從而可以在心內科手術中通過內窺鏡的導管輸送到患處。病人則免去了開胸之苦。
心臟搭橋
心臟向全身輸送血液,而心肌本身也同樣需要血液供應。冠狀血管就是心臟向自身供血的血管。如果冠脈堵塞,就會導致部分心肌缺血壞死,即心肌梗死。心臟外科醫生可以為堵死的血管「搭橋」,繞開堵點。「搭橋」手術所需的材料,則可以是取自病人其他部位的一小段靜脈,現在也可以是塑料的人造血管。圖中的綠色部分,就是取自病人大腿的一段靜脈。
心臟支架
心血管狹窄,也會造成心肌供血不暢。心臟支架可以在血管狹窄處將血管「撐寬」。心臟支架通過內窺鏡置入,支架移動到患處後展開。通常,心臟支架都是金屬制的,病人還可以通過服用藥物來為心臟支架增加塗層。
換心術
全世界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是在1967年進行的。如今,心臟移植已經不再是新鮮事,全球每年會進行數千起這樣的手術。移植的健康心臟來自於他人的遺體捐獻,而接受移植的人,則必須終生服用藥物,防止自身免疫系統排斥這顆來自他人的心臟。
人工輔助心臟
來自遺體捐獻的移植心臟是極度稀缺品。因此,科學家發明了人工輔助心臟。病人的舊心臟並不會被摘除,而是得到了植入的人工輔助心臟的協助。不過,輔助心臟的動力以及供能裝置則在體外。
完全人工心臟
醫學界的一大夢想就是實現完全人工心臟。即完全內置,無需在身上連接許多導管,並且能夠持續工作很多年。2013年以來,全球已經有過幾例試驗性的完全人工心臟植入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