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北京不懂外国驻华记者的价值

文山(摘编)
2020年9月10日

《新苏黎世报》指出,中国驱逐外国记者后,将会导致外国对中国的看法更加片面和单调。《曼海姆晨报》则感叹,国际奥委会让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将会成为与2008年奥运会一样的错误。

https://p.dw.com/p/3iI1O
外国记者在华工作受到警方的严密监视
外国记者在华工作受到警方的严密监视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P. Parks

(德国之声中文网) 瑞士《新苏黎世报》以"中国驱逐外国记者,损害的是自己"为题,点评了驻华澳大利亚记者被迫离开中国的时间。作者Patrick Zoll结合自己的驻华经历指出,外国驻华记者本可以报道一个更丰富、更全面的中国。

"驻华外国记者的任务是了解中国、分析中国,并且将他们的感知传递给读者、听众、观众。他们不仅仅在中国工作,还在那里生活。他们体会到中国民众的忧虑和希望,向受众报道这个不时让人感到威胁的超级大国的人性化一面。"

"驻华外国记者在艰难的环境下完成他们的工作。他们受到持续的监视,安全机关充满怀疑地盯着他们,消息源出于(对当局的)恐惧不敢提供信息。外国记者头上时刻悬着一把利剑:他们的记者签证随时可能会被吊销,或者不获延长。新上任的驻华记者,往往需要花费好几个月等待签证,有时甚至超过一年。"

"从前,吊销记者签证可以被看做是对不讨中国当局喜欢的具体报道的惩罚,这种手段也是对其他外国记者的警告,要求他们别去触碰某些议题。可是在最近几个月,外国记者成为了国际政治的棋子。"

"中美贸易战让很大一部分驻华美国记者成为了牺牲品。今年初以来,已经有十几名美国记者被迫离开中国,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多人步此后尘。这其中不乏报道中国几十年的资深记者,他们几乎比任何人都更懂中国。"

"这次被迫离开的两名澳大利亚记者,倒不是被正式驱逐。他们受到了中国警方的威胁,因此在澳大利亚政府的建议下,出于安全考量而离开了中国。但是,就像美国记者被驱逐那样,他们的离开并非是因为新闻报道本身,而更像是因为北京想要对不听话的澳大利亚施加更大压力。"

"中共当局当然有权决定让哪些记者在华报道、不让哪些记者在华报道。可是,如果北京单纯因为国籍就把某些记者当作眼中钉,就会适得其反。澳大利亚记者被迫离开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对华关系议题上,澳大利亚政界一直倾向于夸张,当地媒体也一直倾向于抛出刺耳的声调。现在被迫离开的驻华记者,原本是最后几名能够从中国国内发出报道的人。他们本可以细腻地描述微妙之处、解读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玄机,澳大利亚国内的政客、新闻评论员通常可没有这个本事。可是现在,这些细节都将消失。澳大利亚眼中的中国形象,将会变得更模糊、更糟糕。今后,要是北京觉得自己不被外界所理解,就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城市,除了北京就只有阿拉木图
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城市,除了北京就只有阿拉木图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PI Media

《曼海姆晨报》的评论以"自找的麻烦"为题,关注了160个国际人权组织联名反对北京承办2022年冬奥会一事。

"当初,申请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城市,除了北京,就只剩下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民主国家的申办城市,都在竞逐过程中渐渐退出,所以国际奥委会最终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奥委会官员本应早点意识到这个警告。2008年,掌管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把北京奥运会当作了自己的舞台。人们原本希望,中国会因为奥运而开放,可是希望最终却落空。那场奥运会成为了北京加强互联网审查的试验场。此后,香港的民主运动受到了强硬打压,维族人被所谓的反恐借口而遭压迫。对台湾的进逼、对南海的诉求也越发明显。"

"2008年奥运会让北京举办是一个错误,这点现在越来越明显。对于2022年更是如此。问题是,国际奥委会如果不得罪中国,就难以走出这个困境。然而,奥委会主席巴赫(Thomas Bach)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得罪这个正在崛起的体育大国。"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