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中国能从俄乌战争中“学”到什么

2022年3月8日

地缘政治总是互相牵连的,尤其对涉及其中的大国来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悍然入侵,其所产生的严重的地缘政治后果,随着时间推移,会一一显现。政论家邓聿文认为,鉴于北京的全球雄心和莫斯科的密友关系,中国在俄乌危机中显然也不能置身事外,做壁上观,如何应对这场危局并从中能学到什么,是北京重要的功课。

https://p.dw.com/p/48AS6
中国网络上流行一种说法,俄正在帮中国进行制裁的压力测试,若俄过了这一关,表明西方的制裁对像俄中这样的大国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有效,北京从而可放心地“武统台湾”。
中国网络上流行一种说法,俄正在帮中国进行制裁的压力测试,若俄过了这一关,表明西方的制裁对像俄中这样的大国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有效,北京从而可放心地“武统台湾”。图像来源: DW

(德国之声中文网)俄乌战争给中国的影响可从长期和短中期两个层面来探讨。长期看,由于俄将牵制美特别是欧洲的大部分注意力,客观上就为中国减轻了西方的战略围堵压力,让中国的战略空间得以扩展。但短期中国会面对美欧要其选边站的压力。不过对北京来讲,俄乌战争的最大意义或价值不仅仅是俄罗斯怎样打这场战争,战场如何用兵,更是俄罗斯如何应对美国和西方的制裁压力。中国未来若要武统台湾,就必然面对这两个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也许再也没一个国家比中国更关心这场战争。北京要重新评估是否有信心统一台湾,若武统,采取何种战法最快攻下台湾,以及能否抵御西方最强制裁和禁运,需提前做好哪些布局,弥补哪些短板。

乌克兰战事发生后,台湾被频频提起。“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显示人们对台湾命运的担忧。假如说普京对乌发起的特别军事行动出乎外界预料,那么中国大陆要统一台湾则早已“昭告天下”。随着中国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的增强,以及台湾坚拒两岸统一,大陆要强行兼并台湾,目前和可见未来,都只能是武统。这已不是秘密,只在何时武统。

若两岸最后被迫摊牌,军队战力是北京要考虑的因素。根据全球军力排名,中国大陆现位居第3,台湾21,两岸的军力差距以后会更大,就此而言,即使美国和盟友军事驰援台湾,大陆攻下台湾的可能性还是很大,只是代价更高。当然,这不是说北京不担心攻不下台湾,但相对来讲,北京更担心西方制裁,中国能否承受西方的制裁而不导致经济崩溃百业凋零民众抗议,进而危及中共统治,北京最怕的是这个。假如北京评估极可能出现这个后果,为保政权,大概率会放弃武统,或者推后。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网络时代的第一场大规模现代战争。上世纪90年代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海湾战争,虽然使用的也是高科技武器,但今天的武器性能和先进程度还是提高了一大截。俄乌军事实力相差悬殊,普遍认为俄短期内占领乌克兰没有悬念。然而结果大出意外,俄到现在还未能迫使乌投降。这让外界怀疑俄军真实的战斗力不是那么可怕,“战斗民族”恐怕徒有虚名。对两岸来说,今后中国攻打台湾,是否能轻松取胜?或者台湾从乌克兰的抵抗中,是否看到了某种希望,从而增强抵抗大陆军事进攻的决心和勇气?可以说,两岸都在密切观察和研究这场战事,尤其北京的军事战略家们,会把俄的军事入侵作摹本研究,以避免其出现的失误,假如有的话。当然,台乌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截然不同,军队面貌和指挥体系也有别,中国武统台湾,不会简单地学俄,甚至不会采俄的战术。

停止战争!乌克兰小伙用中文求救

相对作战,中国从俄乌战争中可以学到的东西更多地在以下三个方面:(1)尽可能找到一个能够说服国内民众,同时也让国际社会减少干预的开战理由或借口;(2)鉴于目前人类所处社交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一旦战争打响,必须同时在舆论战上做好部署,摆脱被动局面;(3)最重要的是,面对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的干涉和全面制裁,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从现在起需要调整,对经济、科技、金融、产业链以及资源和原材料等所有的可能受制于西方的短板和薄弱环节,都必须提前想好应对之策,从而做到在战争时期和战后能够承受制裁压力。

俄罗斯这次入侵乌克兰,之所以遭到整个西方的“同仇敌忾”,除了它的非正义性外,一个原因就是“师出无名”。北约东扩逼到家门口,虽然可以理解俄的愤怒,但这不构成军事入侵乌的理由。毕竟乌是主权独立国家,加不加入北约,是其行使主权的体现。俄可以抗议,甚至可以威胁,但不可入侵,这是为联合国和国际法所不允许的。

台湾的情形不同。中国宣称拥有台主权,如果中国武统台湾,属于一国内政,这确实让西方干预起来缺乏法律的正当性。但中国不能说,台湾属于我,所以我有权要打你。西方还是可以人权和人道的名义来干预。然而,假如台湾宣布独立或采取类似举动,让北京得以“统一”之名军事进犯,尽管从现实利益考量,美日和其他西方国家还会援助台湾,制裁中国,但毕竟不像制裁俄罗斯那样显得理直气壮。同时,找到一个好的武统的理由或借口,北京也能够为攻台战争进行有力的国内动员。因此,台湾要想避免被大陆强行统一,就不能送给它一个借口。

俄乌战争,俄虽在战场上取得主动地位,然而在舆论和资讯传播这个战场上,俄却是输家。社交媒体时代,舆论和资讯也极大影响战争的进程,尤其是人们对战争的看法。而俄在这点上先天处于弱势,它的信息和声音不能快速有效地向外界传播。这当然与当今世界的舆论和资讯垄断在西方特别是美英手上有关。网络时代的战争,战场信息最先都出现在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而不是传统媒体及其网站上。战争双方都释放各种各样的信息以影响和干扰战争,争取同情和支持,让人真假难辨。俄其实有社交媒体作战的经验,之前在美国总统大选中,俄就通过社交媒体的各种假新闻进行干扰。这次战争,俄也本可用社交媒体的力量突破西方掌控的舆论话语权,向国际社会诉说入侵乌克兰的某种“无奈”,争取同情和理解,将更多有利于自己的战事传播出去,但现在这一条路也被西方截断,整个俄罗斯被推特脸书等主流社交平台消声。俄罗斯舆论战的失败,导致西方民众反俄情绪高涨。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台湾民众怎么看?

中国在信息和资讯的传播上比俄罗斯还不如。长期的党国宣传模式让中国的舆论影响力在西方很少,可以说几乎为零。台海战争一旦打响,北京如何将自己的声音抢在台湾和西方之前传播出去,突破西方的舆论围剿,占据信息传播的主导权,对它是个严峻挑战。不难想象,西方的主流媒体的报道不会让北京政府感到舒服,各大网络平台可能也会像对待俄罗斯那样让中国的声音完全消失。中国虽然有微信和微博,但由于北京的严控和阉割,这两款社交媒体在海外根本不是推特和脸书的对手,也许中国还可用TIKTOK这个广受各国年轻人喜爱的社交软件,然而届时西方很可能直接禁止它在这些国家的使用。接受俄罗斯在舆论战的落败教训,如何做到尽量避免在传播的技术手段上受制西方,北京现在可能就在考虑这个事情,但它最大的问题是思想的贫乏和宣传手法的拙劣,这会让中国在台海之战的舆论战场上仍然摆脱不了被动处境。

设想一下,假如普京预料到俄罗斯会遇到西方全面和超强的禁运与制裁,他还会军事进攻乌克兰吗?莫斯科无疑做好了承受西方制裁的准备,然美欧及其盟友对俄祭出的包括冻结俄高官和寡头的海外资产、对俄关闭领空、将俄主要金融机构踢出国际银行间结算体系、禁止科技产品输俄等在内的一系列涉及经济、金融、科技、文化和个人的制裁,其强度恐怕还是超出莫斯科的预料。尤其是制裁直指普京本人并启动有“金融核武”之称的Swift工具、禁止俄用美元结算,对俄的经济和金融打击会产生破坏性后果,难怪普京宣称西方对俄的制裁等同宣战。

俄罗斯有广袤领土,是世界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小麦玉米的主产区和出口国之一。考虑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西方就在制裁它,这轮制裁对俄肯定雪上加霜,将会重创俄的经济和金融。事实上后果已显现,俄卢布和股市崩溃。接下来是民众的生活将受严重影响。但多数观察家们也认为,西方的制裁不太可能压垮俄,尚不足以让民众起来推翻普京政权,因为俄的两大主要产品能源和粮食都能自给。

这次西方对俄的全面制裁也许让北京感到震惊。有鉴于中国的粮食特别是能源不能做到自主,以及中国与全球特别是西方的经贸、科技和人文交流比俄罗斯同西方密切得多,普遍认为,假如台海战争开打,制裁对中国的杀伤力要比俄大得多,中国能否承受制裁压力是不确定的。不过,有必要指出,尽管西方对中国的制裁可能更有效,但也恰恰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体和西方多数国家的主要贸易对象,制裁对西方带来的整个副作用也更大。考虑到这点以及美欧对俄的能源网开一面,西方是否愿意像制裁俄罗斯一样制裁中国,其实也存在变数。

北京正在密切观察俄罗斯能否抵御制裁,中国网络上流行一种说法,俄正在帮中国进行制裁的压力测试,若俄过了这一关,表明西方的制裁对像俄中这样的大国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有效,北京从而可放心地“武统台湾”。有一点可以肯定,西方对俄的制裁会加速北京在经济、金融、科技、重要物资等的重新布局或调整已有布局,比如,正在召开的两会将粮食安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北京会完善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推动它在实际中得到运用,加快推出数字货币,调整外汇的储存地,在科技上加速和美国脱钩。但这样一来,也给了外界观察和判断北京是否武统以及何时武统台湾的依据,假如中国突然在某个时间大量购进原油或粮食或抛售美债购买黄金,大概率预示着接下来要对台湾动手。

如果说,海湾战争曾向中国军队展示了现代战争的打法,以及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的路线图,那么此次俄乌战争也给北京提供了尤其在应对西方制裁的问题上,教科书级的经验。中共政权以后的造化,就看它“学”得如何了。

系列影片之六:场景3——全面入侵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Deng Yuwen
邓聿文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