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邁克德語:化解英語化

Bianca von der Au2007年6月16日

近期來,德國一些語言學家憂心忡忡地透過媒體或脫口秀,甚至在聯邦議院聲稱,德語已陷入受英語及其他外來語同化或影響的危機。柏林有一批年輕記者開始針對這一現象採取反制措施,因為他們不把德語的國際化視為一種威脅,而認為德語本身存在一種革新潛力。為此,他們設置一個網路項目「Mc Deutsch」,邀 請那些日常生活中必須使用德語的德國人和外國人表達看法,並公開發表其中50個來自全球各地,代表各種不同觀點和意見的調查結果。

https://p.dw.com/p/AxNc

越南人阮興的工作需要使用德語,80年代他曾在德勒斯登上大學現在已回到河內。他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說德語的機會不多。他現在在「越南之聲」廣播電台主持一個節目,以從前在前東德打工,如今歸國的越南人為播出對象。日本作曲家朋幸‧杉本在網上指出,他很早就喜歡上德國音樂,因而開始學習德語。兩年前,他在網際網路架設了名為「我學德語」的部落格網站。他不僅閱讀別人的文章,也自己寫作。曾祖父來自瑞士的阿根廷人羅伯托‧阿勒曼,描述了他在「阿根廷日報」工作的情形。這是阿根廷唯一一份面向來自德語國家和地區僑民的德文報紙。

50份來自國外德語文化工作者的反饋意見,為「Mc Deutsch」

工作項目畫下完美句號。他們敘述了與德語結下不解緣的經驗。項目發起人之一的沃茨尼基認為,全球各地都存在「德語區」。他告訴說,在篩選過程中,他們特別重視在海外出生或定居海外的德語文化工作者的看法和意見。在思考「德語全球化」問題的同時,或許會進一步思索它的定義是什麼。這時「移民問題」可能就浮現腦海,從而聯想到,居住在海外的德國人不也是生活在文化夾縫中的族群嗎?

向海外尋找說德語人士,是偶然興起的一個念頭。包括沃茨尼基在內的「柏林網路雜誌」創辦者,8年前開始定期發送「網路新聞報」,其中也報導有關柏林文化圈活動的消息。經過各種宣傳渠道,訂閱者越來越多,而且許多讀者也利用回信信箱與編輯部取得聯繫,並自己撰寫評論。編輯和讀者在網路上的互動關係,導致「柏林網路雜誌」製作人產生研究德語在海外流傳、使用情況的構想,從而推出「Mc Deutsch」項目計劃。沃茨尼基表示,

德語「網路新聞報」居然還吸引了不少海外讀者,讓他和同事們非常訝異,也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他們一向認為「英语網際網路才是國際網路」的看法,突然間變得落伍,也從而使他們產生了利用這個公眾媒介討論與德語有關議題的願望。

沃茨尼基指出,開始時「Mc Deutsch」僅是一個網路媒體試驗項

目。編輯們在網際網路上查尋全世界有特點的德語文化工作者,然後發電子信,例如向墨西哥城、菲律賓、西伯利亞等地發出德語問卷調查表。從他們的回信整理出了有關海外德語使用狀況的資料檔案,其中50份已印製成書。這個項目受到「聯邦文化基金會」的促進和輔助。項目所涉及的是有關德語是否具備全球化潛力的問題。根據沃茨尼基的看法,現在普遍存在的,如害怕「德語英語化」或「全球化威脅德語」等負面情緒,絕非好事。「Mc Deutsch」就是一個要化解這種憂慮的工作項目。因為,「轉變」中也存在著「轉機」。

對「Mc Deutsch」的編輯們來說,語言是活的,它會隨著時間自

然發展和變化。語言是交流和溝通的工具,不應是某一國家的文化資產。沃茨尼基不主張把語言直接與國家掛鉤,因為它會把許多例如說德語的外國人排除在外。總之,他要表達不同於那些自稱為「語言捍衛者」的觀點,為多元的意見及看法,開闢一個無恐懼的表達空間。看來,有關「德語全球化」問題的辯論,暫時還無法圓滿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