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組合式薪水模式

2002年1月15日

聯邦總理及其勞動部長一直充滿信心地等待經濟能夠象2000年以3.1%的速度那樣繼續強勁增長,並希望失業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迎刃而解。然而,他們等待的時間太久了。

https://p.dw.com/p/1hhs
在勞動局的等待室裡圖片來源: AP

現在終於釀成後果。經濟衰退導致德國勞工市場的結構出現漏洞。而國際機構諸如國際貨幣基金、設在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以及歐盟委員會等早就指出了這些漏洞。如果聯邦政府防患於未然,趁經濟發展良好的時候採取措施,提高勞工市場的靈活性,廢除具有阻礙性的規章,那麼就不會導致如今經濟衰退的時候,這麼多人失業。而一旦經濟開始恢復,他們便會更快地找到工作。

但是聯邦政府錯失良機。後果便是官方宣佈的近4百萬失業大軍以及180萬沒有固定工作的人。鑑於種種原因,有關失業人數的官方統計中並不包含這批沒有固定工作的人。

更為糟糕的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中,已不再有時間就結構改革進行探討,因為競選將使所有其它事務性議題黯然失色。更不用說,一場包容廣泛的勞工市場改革將取得的成果會被新的聯邦政府獲得,而新的聯邦政府則並不一定就是原來的那一個。

由此看來,聯邦政府現在擯棄「平穩」的做法,行動起來,採取一些短期內有望緩解勞工市場負擔的措施,是可以理解的。而可以理解的還有,聯邦政府為何如此認真地對待這一在國際範圍內也稱得上是很高的結構性失業現象,即大約130萬長期失業者以及85萬幾乎沒有任何技能的領取社會救濟金的人。

組合式工作模式的含義

這些人之所以沒有就業,是因為薪水協議中規定的最低薪水水準太高,以至於許多簡單的工作無利可圖。如今,為了加大這些低生產力工作的吸引力,國家就得來添補其中的薪水差距。這便是薪水補貼或,或組合式薪水的構想。

三條反對理由

不過,至少有三條重要的理由來反駁這一模式。首先,僱主和雇員便會就盡可能低的薪水達成協議,以最大程度地增加由國家補助的那一部分收入的比例。再之,僱主會以有國家補貼的工作位置取代那些沒有國家補貼的工作位置,儘管並沒有提高就業,卻以此降低了勞動成本,並將負擔轉給了國家。除此之外,如果簡單的工作通過補貼而人為地變成有利可圖的事情,那麼人們對職業技能的培訓和進修的興趣則會逐漸減少。

這樣迴避現實的刺激辦法不免讓人對此產生懷疑,即組合式薪水能否真正長久地達到解決就業的目的。設在紐倫堡聯邦勞動局的勞工市場及職業研究所通過調查得出了一個清醒的結論:目前已經實施的11種模式中,沒有一種在解決就業問題上取得了可以借鑑的成果。

組合式薪水肯定不是解決勞工市場問題的一劑萬靈藥。它充其量是一個旨在放棄對勞動市場調控的大改革方案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這樣的一個改革方案還從來沒有誕生。德國的鄰國通過靈活的勞工市場政策較好地解決了經濟衰退以及外來衝擊造成的問題。而德國卻成了歐洲經濟發展的一個不穩定因素。對此負責的就是聯邦政府的「平穩」政策,而這恐怕是通過如今不加思索的斷然行動所不能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