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國歐盟密切關注稀土事態發展

2010年10月27日

歐盟貿易委員古赫特周二發出呼籲,號召全球夥伴國家採取措施,盡量使稀土資源的供應渠道多樣化,以應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

https://p.dw.com/p/PpxP
稀土是高科技環保領域的關鍵材料圖片來源: Clarisse Serignat

在布魯塞爾舉行的一次歐中會議上,古赫特說,如果我們找不到解決的辦法,這個問題將會變得特別棘手。

中國稀土儲藏量佔全球探明總量的36%,但目前的開采量卻佔全球95%以上。八十年代以來,位於世界其他地區的稀土礦都相繼關閉。美國佔世界稀土儲量的15%,澳洲占5%。這兩個國家以前都有稀土礦,但都因不能與中國的稀土價格抗衡而關閉。歐盟貿易委員古赫特(Karel De Gucht)認為,一系列稀土礦關閉的原因同中國稀土價格政策密切相關。他強調,"我相信我們能夠達成一項全球性的理解","我們不能繼續全盤依賴中國"。

對德國產生的影響

這種依賴已給德國工業帶來了後果。一些企業已將稀土材料供應不足的消息傳送到了德國聯邦工業聯合會。該聯合會總幹事施納普奧夫(Werner Schnappauf)周二(10月26日)接受德國電台的採訪時說:

"我們目前已看到這一資源政策的具體結果,對原料供應的鉗制已經局部出現。它已不僅僅是對未來的威脅。我們已收到首批企業報告,他們說,原料供應已出現瓶頸,比如太陽能發電領域已不能在市場上自由購買到原料鑭。可以想像一下這一現象帶來的後果-太陽能電池板以及太陽能光板的生產都不能按照需求量進行。它顯示的不僅是德國工業的軟肋,同時它也關係到就業崗位以及環境、氣候的保護。"

新的供應渠道還需3至5年

據《南德意志報》的消息,今年7月,中國宣佈減少稀土出口量的72%。中日撞船事件發生後,日方從中國輸入的稀土急劇下降,但中國商務部卻一再否認採取了限制措施。日本媒體報導說,每30個進口商中只有兩個於上月(9月份)收到來自中國的稀土。目前,日本已開始同越南和印度協商尋找獲得稀土的新管道。不過,有專家表示,不論是礦業恢復開采還是新設稀土礦,都需經過3至5年時間才能達到替代中國的水準。

華盛頓周二也表示,它將調查中國減少稀土出口是否對美國企業造成負面影響。對此的結論還沒有公佈。上周,《紐約時報》報導稱,中國停止發送裝運稀土的貨櫃船,目的是反擊美國政府立案調查中國政府補貼清潔能源工業一事。

中國減少出口的理由:保護環境和資源

美國、歐盟和日本正在考慮是否聯手向世貿組織起訴中國限制稀土出口事宜。中國外交部10月2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馬朝旭說,"管控稀土資源是中國的主權權力,也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規定,不違反中國的入世承諾。限制重要自然資源的出口也是各國的普遍做法,在這方面指責中國是沒有道理的。"

那麼,世貿組織對出口物資有怎樣的規定呢?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的米爾德納博士(Stormy-Annika Mildner)指出:"世貿組織禁止對各類物資,其中包括對原料物資的出口限制。也就是說,出口配額以及禁止出口不符合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

世貿成員國違反了以上規定,其他成員國可以控告前者。但問題是還有一些例外規定,其中包括:"如果有關國家國內供應出現危機,或者指出相關的出口引發嚴重的環境問題。 "

中國商務部今年10月回應國外指責限制稀土出口時,使用的便是以上例外規定。該部特別指出,無計劃地開采破壞了環境和資源。這樣下去,中國的稀土資源能夠開采的時間僅還剩下20年。

作者:李魚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