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約翰內斯勞發表「柏林演說」

2003年5月20日

1997年,當時的德國總統赫爾佐克建立了一個名為「柏林演說」的體制。從此以後,德國總統每年都在這一框架下發表講話,闡述政治上的原則立場。本周一,德國總統約翰內斯勞就「共同行動-德國在世界的責任」這一題目向公眾發表了演說。

https://p.dw.com/p/3epE
演說中的約翰內斯勞總統圖片來源: Bundespresseamt

德國總統能夠使用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發表講話,發出呼籲或警告。在外交政策問題上也是如此。按照憲法,外交政策由聯邦總理和外長具體負責,而國家總統在其中只起輔助作用。儘管如此,國家總統這一職務履行起來還是因人而異,就一件事情到底是發出嚴正警告,還是克制性地提請注意,這是憲法給予國家總統的活動餘地。


歐洲人是自己的絆腳石

勞在講話中強調了美國對歐洲以及對世界的特別意義。但是勞總統講這番話時並沒有失去對歐洲的自信。他很清楚,歐洲必須努力,才能利用現有的優勢,發揮其應有的政治影響。他說:「就是在朋友之間也不能指望違背自己的信念行事」。他的這句話顯然是指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以及一系列歐洲國家,其中包括德國對這場戰爭持有的反對態度。

勞認為,歐洲人在反對伊拉克戰爭問題上持有廣泛一致的立場,這可以是建立歐洲民族統一的基石。而實際上這不過是勞總統的良好願望罷了。因為凝聚一個民族的力量不僅僅是對某個問題持共同的反對態度。勞還希望歐盟成為聯合國體制中的一股強大力量。他也知道,歐洲在這個問題上的絆腳石是歐洲人自己。

勞總統在講話中呼籲歐洲人應當在盡可能所有的領域中加強合作,這同所有堅信歐洲一體化的人所宣講的幾乎沒什麼兩樣。這個要求雖然沒有錯。但是也沒有什麼新意。此外,勞還希望歐盟在外交和安全政策問題上具備真正的行動能力。然而正是這個領域所涉及就不僅僅是技術手段問題了,它關係到更多的反而是各國的實際利益。在實際政治生活中,政治家們往往看重的是國家利益,相比之下看輕的倒是歐洲的整體利益。顯然,一個聯邦總統也是無法改變這一現實的。


能否以軍事手段對付專制政權?

勞在講話中也沒有迴避是否應當採用軍事手段對付專制政權這一問題。由於這一問題對德國和聯邦軍都產生了影響,因此它應當得到比現在更為廣泛的討論。也許德國總統的此次講話將為深入展開這樣的一場討論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果真如此,那麼此次的柏林講話就應當算是有意義的。因為並沒有任何人會指望通過聯邦總統的一次講話產生重大的,甚至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草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