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移民孩子與德國教育慘狀

2002年12月1日

這個標題似乎有點牛頭不對馬嘴。然而人們現在確實把這兩個東西聯繫起來了。繼經合組織的PISA測試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對21個工業國進行的中小學教育測試再次給了德國以沉重的打擊。在探討原因時,人們也開始結合探討德國的移民政策。

https://p.dw.com/p/2x4a
德國中學裡的學生圖片來源: Bilderbox

在2001年經合組織舉辦的發達國家中小學教育水準測試中,德國在34個「參賽國」中位居第21,在德國引起了軒然大波。至今,一潮未平,一潮又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對21個工業國中小學教育進行了五個項目的綜合測試,結果德國和美國、丹麥一樣,落到了最落後的區域之中。名列前茅的是東亞的韓國和日本。

受測試者年齡為14至15歲。在數學、語文等5個方面的測試中,不及格的學生比例最小的國家名次最靠前。依次為:第1名:韓國(1.4%不及格);2.日本(2.2%);3.芬蘭(4.4%);4.加拿大(5.0%);5.澳洲(6.2%);6.奧地利(8.2%);英國(9.4);8.愛爾蘭(10.2%);9.瑞典(10.8);10.紐西蘭和捷克(都是12.2%);12.法國(12.6%);13.瑞士(13.0%);14.比利時和冰島(都是14.0%);16.挪威和匈牙利(都是14.2%);18.美國(16.2%);19.德國和丹麥(都是17.0%);21.西班牙(18.6%);22.義大利(20.2%);23.希臘(23.2%);24.葡萄牙(23.6%)。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在教育經費方面,德國在發達國家中也是比較落後的。據經合組織2001年的數字,丹麥國家撥出的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2%,韓國佔7.0%,美國佔6.4%,法國佔6.2%,澳洲和德國一樣,佔5.5%。原因似乎又不完全在這裡。丹麥的教育投資高居首位,但學生品質跟德國一樣低,而澳洲教育投資跟德國一樣多,但學生品質卻比德國高得多。

再就是,教科文組織和德國各方面也都注意到了,出自文化素質低的家庭的孩子平均成績確實比有文化的父母的孩子們低得多。

人們把很大一部分視線獻給了移民問題。在2000/2001這個學年裡,德國共有996萬中小學生,其中外國學生佔9.5%,達95萬。按各層次的學校分,越是高級的學校,外國學生越少。在9年制的中學「主要學校」(Hauptschule)裡,外國學生佔17.3%,在各種層次混合的「綜合學校」(Gesamtschule)裡,佔12%,在11至12年制度的「實業中學」(Realschule)裡,佔6.4%,在13年制的、畢業生可以直入大學的「高級中學」(Gymnasium),只佔3.9%。另外,小學裡外國學生佔11.8%,殘疾人學校佔14.9%。

按洲看,這一年來自歐洲各國的在校中小學生有77.2萬,來自亞洲的有11.7萬,來自非洲的有3.7萬,來自美洲的有1.4萬。按國家看,來自土耳其的學生遙遙領先於其它國家,達41.71萬,其餘依次為南斯拉夫(7.12萬),義大利(7.07萬)、希臘(3.32萬)、克羅埃西亞(2.06萬)、波士尼亞(1.99萬)、波蘭(1.94萬)、俄國(1.86萬)、葡萄牙(1.31萬)。

有些專家從語言上來找原因。他們認為,移民孩子不是用母語來學習,給許多課程帶來了很大困難,許多移民家庭雷根本不說德語。跟其它學生水準高於德國的國家相比,歐盟的德國專家洛於斯認為:「前往法國和英國的移民群至少基本上掌握該國的語言,因為他們多半來自前殖民地國家。澳洲和加拿大突出的是來自東亞的移民群,那裡的人往往擁有英語基礎。」

社會學家波爾什認為,無論去年的PISA測試,還是現在的教科文測試,在國與國之間進行比較時都犯了一個原則性的錯誤:「移民的社會層次對教育的成就是絕對重要的。但這一點在PISA測試時就已經被掃到地毯底下遮起來了。」

這位社會學家還怕說得不夠清楚,他舉例說,一個希臘牧羊人的兒子和一個印度醫生的兒子都是移民,但前者往往成績很差,而後者將來可能被送到牛津大學去深造。

西方國家的移民政策有很大的不同,而其對教育品質產生的影響被波爾什稱為「非常令人不舒服的現實」。加拿大和澳洲這兩個被最近的測試證明為中小學教育品質很高的國家,都是典型的移民國家。他們自己來選擇移民,標準是經濟和知識水準(所謂投資移民和技術移民)。而德國實際上早已是移民國家,但始終拒絕承認這個現實,始終在那兒「無可奈何」地接受移民,包括大量的非法難民。現在進入德國的,絕大多數仍然是那些底層打工仔。

社會學家波爾什認為,德國中小學教育失敗的原因,主要的並不是老師水準、三級教育體制、教育經費、班級的大小。他說,這些東西在移民因素面前「都可以完全忘掉」。他說得很尖刻:「這是德國失敗的移民政策所收到的帳單。改變這個現狀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