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國際比較中的德國高等教育

2002年11月1日

事實已清楚地表明,德國的教育體系必須實行全面改革才能夠趕上國際水準。根據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進行的教育普查,目前綜合大學和大專院校的大學生,獲得畢業證書的只佔26%。

https://p.dw.com/p/2nZS
法蘭克福大學裡的學生圖片來源: dpa

澳洲,芬蘭,冰島,波蘭,英國和美國的高等院校畢業生超過30%,丹麥將近20%,德國大學生的畢業人數雖然只達19%,但是與前一年相比仍然增長了3%。

經合組織教育普查的結果清楚地表明,哪些國家受過高等教育者人數增加,那裡的失業者人數就會大幅度下降,大學畢業生尤其為推動各自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90年代,一些國家至少0.5%的經濟增長要歸功於本國的大專人才。對於很多國家來說,為更多的年輕人打開通往高等院校的大門十分重要。經合組織教育普查報告的作者施萊歇爾說,芬蘭,荷蘭和瑞典的大學生人數分別佔中學畢業生人數的60%,65%和70%。

從這裡可以看出,經合組織一些成員國上大學的人數在迅速增加。德國大學每年招收的學生人數佔中學畢業生總人數的大約30%。

儘管德國進大學的人數有所增加,但是與其它國家相比,排名仍在最後。

除此之外,德國的大學生在校學習時間起碼5年。而那些大學入學人數和畢業人數都明顯高於德國的國家,其大學的學制比德國要短。

因此,這也是調查得出的結論之一,即冗長的學制明顯降低了人們進入大學學習的興趣。而那些能夠提供各種大學教育的國家,中途退學的人也明顯減少。施萊歇爾說,人們必須看到的是,德國的潛力當然是有限的。德國每年的大學生人數只佔應屆中學畢業生的大約30%。而在其它經合組織成員國,,上大學的比例為64%。

在德國,獲得學位的女生人數很少,僅略多於瑞士,土耳其和日本等國家。尤其是在工程,機械製造,建築,數學和訊息學領域,獲得文憑的婦女更少。

唯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如今這些學科的女生人數稍有增加。根據經合組織的國際教育普查,人們的未來職業以及學業的選擇一般在上學之前或者進入學校的頭幾年就已經基本定向。經合組織大多數成員國的中小學教育水準普遍高於德國。

與世界上的許多其它國家相比,德國為小學和中學的投資很少,僅對高級中學的最後2年相對重視。德國聯邦和州政府都已認識到德國所忽略的這一薄弱環節。聯邦教育,研究部部長布爾曼女生表示,今後幾年,德國將加強中小學的教育,增加對全天制學校的投資,爭取在今後10年之內,讓德國大學生的畢業人數達到40%。

布爾曼女生說,「我們將繼續對大學的學習條件進行改善。為此關鍵的一步是首先改進學生的助學金制度。第二步是實行學士和碩士制度。因為國際調查的結果表明,能夠對學習時間的長短進行選擇是促使更多的人上大學以及促進積極的學習態度的重要因素。」

要實現上述目標,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施萊歇爾指出,德國的課堂氣氛也有待改進。目前,德國學校都是教師在講台上一言堂,忽略了學生的分組討論,這種教學方法很難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在這方面,芬蘭,韓國,英國和美國的學校就做的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