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城市 - 特拉維夫和包浩斯建築
10年前,特拉維夫市因擁有許多風格獨特的包浩斯建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但是,歐洲移民遺留下來的這些寶貴遺產正面臨衰敗的威脅。德國可以為挽救這些文化遺產提供援助。
10年世界遺產
特拉維夫被稱為「白色城市」 。因為世界任何地方都沒有像特拉維夫這樣擁有如此眾多的包浩斯式建築。2003年,該市4000棟建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但是,只有為數不多的建築仍舊保持著初建時的耀眼的白色。這些歐洲移民在其新的家鄉以色列留下的遺產面臨著衰敗的危險。現在,修繕工程有望獲得德國的幫助。
德國的包浩斯建築
包浩斯建築尤其在德國受到關注。因為上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魏瑪,德紹和柏林是包浩斯建築藝術流派的中心。歐洲移民將包浩斯建築風格帶到新興城市特拉維夫。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越來越多的猶太人逃往以色列,其中包括德紹包浩斯建築學院的畢業生。
建築功能重於建築形式
為了安置來到以色列的新移民,需要新建大批出售式國宅。而注重住房佈局與功能的包浩斯建築正符合這樣的要求。因此,在昔日的沙丘上建起了一棟棟圓形,直線型或者斜式的純白色建築。從1933年至1948年,歐洲移民根據功能重於形式的包浩斯建築原則,總共建造了4000棟住宅。
建造社會福利住房
在佛裡施曼大街( Frishman Street),至今依然矗立著阿裡‧沙龍(Arieh Sharon)設計的龐大的建築群。這位1900年在波蘭出生的建築師畢業於德紹包浩斯建築學院。1936年,他受特拉維夫市政府之托建造了這個樓高3層的工人住宅區,建築群中間是一個陰涼的庭院。每套住宅有兩個房間,價格便宜,當時主要為工薪家庭和貧困的移民而建。
建築順應地中海氣候條件
建築師很快就意識到,因氣候和經濟條件不同,中東地區的建築要求與德國要有區別。在特拉維夫新建的包浩斯建築都有巨大的陽台,其護欄設有水準開口,以促進空氣流通。因為在以色列,夏季氣溫高常超過40攝氏度。
受到威脅的遺產
溫度是使特拉維夫世界文化遺產包浩斯建築受到威脅的原因之一。高濕,高溫和廢氣侵蝕著牆體。許多建築面臨倒塌的危險 ,尤其是特拉維夫位於地震帶。到目前為止,4000棟包浩斯建築中,只有約1600棟被修繕。國家沒有為房屋的修繕提供資助,而是全部由業主自掏腰包。
文物在特拉維夫不受保護
為了鼓勵人們出資修繕舊建築,特拉維夫當局允許業主將舊建築加高兩層。之後,修繕費用常常被轉嫁給租房者。包浩斯基金會的菲利普‧奧斯瓦爾特(Philipp Oswalt )對這種做法持批評態度。他認為:「有價值的文化遺產也應該得到政府的財政支持。」
白色城市的未來
本月,海因裡希‧伯爾( Heinrich-Böll)基金會將在特拉維夫召開會議,討論白色城市的未來。來自以色列和德國的專家將就兩國如何共同努力保護文化遺產問題展開討論。德紹包浩斯基金會在修繕舊建築方面的經驗舉世聞名,可以為以色列提供咨詢和建議。
德國和以色列合作
特拉維夫海因裡希‧伯爾( Heinrich‧Böll)基金會的瑪麗安‧策普(Marianne Zepp)說:「現在,該市終於意識到它擁有何等珍貴的遺產。」以色列對合作很感興趣。早在2012年,德國和以色列政府就通過協商決定,在對「特拉維夫的包浩斯建築進行調查,記錄和保存方面展開合作。」
來自德國的建築材料
德國和以色列可以開展工匠交流,共同培訓學徒以及工業界的合作,為以色列提供與原版建築相符的建築材料。這樣的話,更多的建築物可以很快得到修復,例如如今成為一家飯店的昔日埃斯特赫爾(Esther)電影院 ,就是一座因其典型的包浩斯風格而聞名的建築。
瓷磚被運往新的家鄉
影院飯店的樓梯用的都是高級材料。上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移民從德國帶來部分建築材料。因為1933年以後猶太人被禁止向國外輸出資金。因此他們為了建設新的家園,將資金用來購買了地磚,百葉窗及其他建築材料 。特拉維夫的所有包浩斯建築都記錄著一段德國和以色列的歷史。
「白色城市網路」
德國聯邦交通、建設與城市規劃部和特拉維夫市已開始進行交流。從2013年年中開始,雙方將啟動包括研究、網路网站和專業研討會在內的「白色城市網路」項目。此外,還將在特拉維夫成立一個旨在長期共同整理和維護該市德、以建築史的中心。
時間緊迫
德國聯邦交通、建設和城市規劃部希望雙方之間的合作能夠成為「德國和以色列之間良好關係」的一個典範。其中一點很明確:時間相當緊迫。聯邦建設部認為特拉維夫的建築「面臨嚴重危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警告以色列,有可能取消其世界遺產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