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瑞士前駐華大使:我在中國下海

祝紅2006年10月23日

中國的崛起愈發引起西方人的關注,也成為人們熱烈談論的話題。 10月19日,波昂的雷都國際俱樂部組織了一次以「中國崛起-挑戰抑或機遇」的報告會,報告人是瑞士前駐中國大使舒愛文(Erwin Schurtenberg),他應德國前副總理及外長金克爾之邀來到了波昂的雷都國際俱樂部的所在地。雷都國際俱樂部的成員大多為德國從事外交工作的資深人士。金克爾也在會上表達了他的中國情結。德國之聲記者實地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9HKL
走出瑞士的大山圖片來源: AP

「我一直是瑞士駐中國使館的商務參贊,1988年至91年當大使,91年春天,我下海了……」從瑞士前駐中國大使舒愛文地道的漢語四聲發音上就可看出他的中文水準。舒愛文的中文講得棒極了,這也難怪,因為他一生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中國渡過的。告別外交舞台之後,他下海從商,現在以獨立董事和顧問的身份同時服務於9家企業,泰康保險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舒愛文還積極參與中國的希望工程。舒愛文常年往返於中國、泰國和瑞士之間。投身其中無疑使他對中國的發展有了深入的瞭解,而瑞士故鄉的因素又賦予他隔岸觀火的視角和冷靜,也因此奠定了舒愛文有關中國發展報告的水準。

在大約一個半小時的報告時間裡,舒愛文以詳細的數字、圖片生動地介紹和分析了中國的快速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對亞洲乃至歐洲和全世界的影響。與德國明鏡周刊柏林辦公室主任施泰因加特在其「爭奪財富的世界大戰」中所提出的「亞洲和中國威脅論」不同,舒愛文與德國前總理施密特的觀點十分接近,兩位老人均反對將逐漸強盛的中國視為對歐洲的威脅,從而形成對峙的立場。舒愛文更進一步,呼籲西方人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西方媒體中塑造的中國,認真對待來自中國的挑戰,從中尋找發展自我的最大商機。

他說:「中國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變化也很大,無法一概而論。上海,廣州,北京,青海等都各有自己的特點。瞭解中國就必須花時間研究中國。我向來反對衝突和對峙,我主張合作。毫無疑問,中國發生的一切對我們來說是巨大的挑戰,但也同時給我們提供了諸多良機。」

中國同事的工作熱情尤其給舒愛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周60小時的工作時間對絕大多數德國人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但不少中國人卻樂此不疲。於是舒愛文發出了歐洲人應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意義的呼籲。

舒愛文的報告令人警醒,引人深思。對於歐洲人的恐懼心理和行動滯後的做法,曾任德國駐外大使的雷都國際俱樂部秘書長布厄斯特德博士(Ludger Buerstedde)深有感觸,「報告會發出的最重要的訊息是,我們正面對嚴峻的挑戰,但歐洲沒有理由沮喪和絕望,而應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競爭力。看來,我們的確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面對的機遇,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加緊努力。」

而認識是行動的基礎。德國前外長金克爾倡議組織此次報告會的用心由此可見一斑。金克爾的中國情結始於上一世紀70年代。他有幸和當時任德國內政部長的根舍一道受周恩來之邀訪問中國。當年拍攝的照片至今仍受到金克爾的精心保存,與周恩來的德語交談也深深地印刻在金克爾的腦海之中。儘管金克爾與舒愛文一樣對中國存在的諸多問題比如貧富差距加大,環境污染,城市化進程帶來的諸多棘手難題等表示擔憂,甚至持批評立場,但他們更多的是對中國的發展給以肯定。倆人都認為,亞洲時代的到來是不爭的事實。

金克爾說:「如今的中國已成為國際舞台上不容忽視的重要成員。我非常尊敬擁有世界最多人口,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我認為,亞洲稱雄的時代即將到來。」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