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新的中國階級社會

2002年10月25日

日報在每周系列裡就中國新的階級社會進行了論述。日報首先談到工人的地位,在第二篇報導裡日報就農民的處境進行了報導。

https://p.dw.com/p/2m8n
農村運牛圖片來源: dpa

日報詳細描述了鄧小平領導的改革。80年代初鄧小平領導的土地改革為農村經濟帶來繁榮。富起來的農民們住上了石頭和混凝土搭建的房屋,買了摩托車或電視機,並負擔得起孩子的教育費用。日報寫道:

「當遇到新生的社會力量時,中國農民的傳統美德--能幹、謙虛和為後代未雨綢繆--對他們來說有什麼用呢?除了刑事犯罪和不斷上升的教育費用外,經濟體制發生的一系列變化也影響到農民生活。中國現在是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之一,這意味著與美國製造商的競爭更為激烈。

「一位名為曾林的農民住在山坡上,他們那裡不種稻子,而種在美國賣得很便宜的玉米。共產黨希望能幫助農民。於是村長讓村裡的農民除了玉米外還種植橘樹和李樹,因為從美國進口的水果非常貴。但村民們還是心存疑慮,因為一旦李子同時成熟,價格又會跌下來。」

日報繼續以批評的眼光探究了中國農民對共產黨究竟有多重要?答案令人擔憂:

「長期以來,共產黨領導著這片被繁榮都市包圍的土地。雖然失業率不斷上升,但迄今為止人們對幾乎所有大城市裡持續經濟繁榮的歡欣鼓舞是顯而易見的。而大批農民的心境卻很難瞭解。那些歷史性決定通常都是在遙遠的大城市中做出的。鄧小平的農村改革政策是唯一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