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關稅的背後是美中對抗?

苗子(摘編)
2018年4月3日

美中互征懲罰性關稅:北京有意設置溫和壁壘,以便為談判留下空間?川普的關鍵是保護美國的科技創新?

https://p.dw.com/p/2vQ6A
China USA Wirtschaft
美中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A. w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發表評論,題為"懲罰性關稅背後的想法"(Strafzoll mit Hintergedanken)。評論寫道:

"豬肉、香檳、核桃、杏仁、蘋果再加上鋼管:這就是中國對川普惩罰性關稅的回應。中國對共128種美國產品提高關稅。聽上去令人印象深刻,但只是一些小事情的大雜燴。北京有意設置了溫和的貿易壁壘,受影響的行業原本就對中國的出口量很少。這給談判留下了空間。這是北京的希望。至少現在還是。"

文章寫道,中國前財政部長樓繼偉呼籲對大豆徵收關稅。"中國大豆進口的三分之一來自美國,價值140億美元。如果徵收懲罰性關稅,受影響的首先是曾在2016年大選支持川普的那些聯邦州的農民。而今秋參議院將舉行選舉,三分之一的議席將重新選舉。"

"但對北京而言,對大豆徵收關稅並非毫無風險。大豆在中國的蹤跡遍地可尋:醬油、豆奶、豆腐、作為飼料的豆渣。如果徵收懲罰性關稅,中國數百萬人將面臨成本上漲,而美國暫時不會受到影響。現期中國的大豆首先從巴西和阿根廷進口,--北半球半年後才再度收割。"

USA Präsident Donald Trump in Washingto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E. Vucci

《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題為"美國對中國"(Amerika gegen China)的文章。文中寫道:

"這場貿易戰的主要原因恐怕不是有關中國市場的開放。華盛頓本周將公佈列有100種中國進口產品的清單,考慮對其徵收25%的懲罰性關稅,這並非問題的核心。更關鍵的是,川普希望在面對中國時保護美國的科技與創新力。"

"一方面,美國不容許這位實力不斷增長的競爭者在美國國內為其崛起而獲取技術。這位競爭者正在面向未來的工業領域、如自動駕駛汽車迅速趕超。"

"另一方面,也不容讓中國在本國內以市場準入為施压手段,迫使美國企業向聽命於北京的企業交出技術知識。"

"與對盟國、如德國的威脅不同,川普认為,中國崛起成為技術超級大國對美國的安全構成威脅。這一看法在華盛頓兩黨都有支持者。而且不單在那裡。……如今,在歐洲也引發憂慮,北京會將外國技術用於本國創新,正如高鐵的例子,西門子曾一度擁有專利,如今中國很快就將主導世界市場。"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