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美國選戰之後,對華政策將更強硬
2020年11月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四年前,川普上台伊始,就宣佈將大幅提高軍費。此後,他也不斷宣稱,通過"更新換代"軍備,尤其是核軍備,美國的軍事實力已處在全球獨一無二的領先地位。《柏林日報》題為《選戰之後的對華戰爭?》 的長篇報導寫道:
"問題在於,這種全新的軍事自信是針對何方呢?川普就任總統的第一天就為此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對手。這一由時任川普首席戰略顧問班農提出的敵對國定義,一直被川普高調沿用。而川普坚持使用'中國病毒'的說法更使這一戰略達到了巔峰。川普对自己在疫情後第一時間就禁止中國公民入境的做法贊不絕口。
四年前,同中國發生激烈的衝突似乎還難以想像,但川普任內這種風險已經露出端倪。但美國政府發起的貿易戰未能削弱中國。疫情過後,中國成為唯一一個實現增長的經濟大國。川普原本承諾對中國產品的懲罰性關稅將給美國民眾帶來收益,但事實上,關稅收入只能直接轉交中西部失望的農民,因為中國大幅減少了對美國肉類和大豆的進口。除此之外,北京還轉向其他國家進口此前從美國購買的產品,歐洲也得以從中獲益。不過,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衝擊也使歐洲變得更加孱弱。歐洲大陸自顧不暇,隨著供應鏈中斷,不得不開啟某種自給自足模式。而面對新框架條件的中國也做出回應,對其發展路線進行了值得注意的路線轉變。中國共產黨在其最新一次黨的會議上,制定了所謂的'雙循環'經濟模式。北京領導層的目標是,最大程度上實現自主生產,減少對進口的依賴。"
文章寫道,無論是川普连任,還是拜登當選,美國在對華政策方面的強硬路線已經不可能發生太大的變化。
"債務問題的嚴重化也顯示出,任何一位美國總統,無論他是川普,抑或是拜登,都會因全球債務問題使其地緣政治野心受到侷限。但美國人在這一問題上卻具有決定性的優勢:美元作為唯一的全球性貨幣,可以被用作武器將已經開始的貿易戰擴展為金融戰。參與北溪二號項目的歐洲企業已經感受到了這一趨勢。通過開展境外製裁,美國可以有效地施加壓力。當然,也有人提出以人民幣替代美元的設想,但即便是'多元世界'的倡導者也深知這是一個耗時漫長的項目。
總而言之,不同層面上的對立將會繼續加劇。無論誰出任美國總統,他都將很難以和平使者的身份被載入史冊。"
受疫情影響,德國汽車工業受到重創。但新近發布的寶馬第三季度業績顯示,該公司得益於其中國業務正在走出低谷。《法蘭克福匯報》的文章寫道:
"寶馬業績復甦得益於該公司的中國業務。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復甦的進度遠遠比其他國家要快。今年第三季度,寶馬在中國的銷售量實現正增長,汽車業務的現金流也有所提升。
其他汽車集團也都得以從中國業務中獲益。戴姆勒也很快走出困境,第三季度收益大幅增加。由於訂單很多,以及極大的節儉潛力,大眾對今年最後幾個月的業績走勢持審慎樂觀態度。"
摘編自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