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南太平洋的地緣政治

安靜 摘譯
2018年1月15日

《新蘇黎世報》關注日趨緊張的中澳關係,其中也提到台北和北京對南太平洋島國的「支票簿外交」。《柏林日報》則聚焦首次對外出口在中國生產的汽車的大眾集團。

https://p.dw.com/p/2qsTa
China Peking Australische Flagge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F. Li

德語媒體:南太平洋的地緣政治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周一(1月15日)在其國際版發表署名文章"南太平洋發展援助背後的地緣政治"(Geopolitik durch Entwicklungshilfe in der Südsee)。文章在開頭寫道:"(澳洲的最新)批評非常直接:中國在南太平洋島國建造的基礎設施毫無用處,中國以貸款形式提供的發展援助金主要將導致這些國家負債纍纍。這一批評並不是來自一個非政府組織、一個國際組織,而是澳洲国际開發部長費拉凡迪-威爾斯(Concetta Fierravanti-Wells)。北京氣憤回應,並向澳政府提出嚴正交涉。"

文章接著指出:"澳洲与南太平洋島國關係密切,是他們最大的援助國,澳洲提供的發展援助金額遠高於其它國家。坎培拉在世界範圍而言可能只有作為美國親密盟友的地緣政治影響,但是在南太平洋可是頗具份量的大國。而北京在該地區不斷擴展影響力,早就令坎培拉感到不滿。自從澳洲国内就真實和可能存在的中國對澳洲政治、經濟、高校的影響展開討論以來,坎培拉對中國在其後院的動作愈加不信任。"

台北和北京"拼錢"

《新蘇黎世報》的作者隨後又分析道:"在南太平洋還有另一個地緣因素。20個島國中有6個仍承認台北代表中國: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諾魯、帕勞、索羅門群島、吐瓦魯。多年來,台北和北京一直在比拚誰可以提供更多的援助金。這種支票簿外交於2008年馬英九上台時結束,這名台灣總統的政策使兩岸緊張關係有所緩和。但是現在,雙方的關係又明顯惡化了。"

《新蘇黎世報》這篇從雪梨發來的文章另外提到:"中國再三被批評向有名無實的項目投資,例如政府大樓、會議中心和體育場。雪梨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東亞項目主任瓦拉爾(Merriden Varrall)指出,一定程度而言,中國對發展的理解和傳統西方援助國其實不太一樣。"

中西有別

"(瓦拉爾解釋道:)北京有一種'需求金字塔'的想法:在其它因素列入考慮範圍前,首先要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按照這種理念,經濟增長和基礎設施項目投資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中國眼中,像北京奧運會體育場這種具有未來感的建築代表著本國的發展程度。"

"這位中國專家接著寫道,因此北京在國外資助的一些項目在西方看來更多是中看不中用的。因為這種思想,也由於中國的共產黨政治體系,北京很少會注重透明或人權等因素。"

《新蘇黎世報》的文章接近結尾處寫道:"但是,現在認為中國在南太平洋的發展援助一無是處、只會令受助國負債是不對的。四年前的一項相關研究表明,受助國政府的角色對援助是否可以成功起到關鍵作用。"

"大眾的第一次"

Symbolbild Autos deutscher Herstellung in China
大眾集團首次對外出口在中國生產的汽車圖片來源: P. Lopez/AFP/Getty Images

《柏林日報》當天則將目光投向開啟出口業務新模式的大眾集團,在其經濟版發表署名文章"大眾從中國向亞洲出口汽車"(VW exportiert von China nach Asien)。

文章在開頭介紹:"大眾集團首次對外出口在中國生產的汽車。大眾集團周五(1月12日)在北京宣佈:'此舉拓展了大眾集團在新興工業國家市場的產品多樣性。'這些汽車由大眾在中國的兩家合資企業合作生產。首批車輛將在幾天後運往菲律賓。"

"大眾承諾,在中國生產汽車將不會以犧牲德國的生產規模和工作崗位為代價。'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發展市場的額外業務,和現存的供貨渠道並無競爭關係,對其它工廠的生產規模和其他地區的員工均無影響。我們也沒有計劃在中國生產面向歐洲市場的汽車。"

《柏林日報》的文章繼續指出:"從中國出口汽車的想法看來由來已久。大眾集團在那裡創立了巨大的生產規模。大眾2017年在中國生產了超過300萬輛汽車,佔其全球生產總量的三分之一,創下歷史記錄。大眾在中國有20個生產廠,相比之下,美國只有1個,法國有3個,德國也只有28個。從經理層角度而言,將該生產基礎用於供給這一地區的其它市場自然是水到渠成。"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