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就中國人最擔憂醫療問題採訪黑伯勒

採訪記者:謝菲2008年1月9日

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9日公佈的民意調查顯示,在列出的十幾項社會問題中,中國民眾最關心也最擔憂的是醫療問題。大部分群眾擔心,生了大病看不起醫生,交不起醫藥費。中國從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公費醫療制度就在逐漸被個人醫療保險取替。這麼多年過去了,中國的醫療系統仍然很不完善,醫改收效甚微。德國之聲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德國杜伊斯堡大學中國問題專家黑伯勒教授。

https://p.dw.com/p/CnAC
有錢還可以整容。沒錢病也整不了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國國家統計局19日公佈了一項民意調查結果,中國民眾最關心也最擔憂的是醫療問題。大部分中國人擔心,患了大病的時候承擔不起醫療費用。如果說是經費問題,政府為什麼不利用中國經濟的騰飛加大對醫療衞生事業的投資?

黑伯勒:這個問題要按城市和農村地區分別對待。中國政府是往醫療衞生領域投了巨資的。但是在農村地區,農民向來就沒有一個正式的、完整的健康保障體系。而在城市,主要是過去國有企業公費醫療的殘存制度。目前中國政府主要投資農村的醫療體系。對城市來說,在過去10到15年裡,醫療費普遍漲了50%,重病醫療費漲了70%。與其給醫療系統投入更多的錢,不如降低醫療費用,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德國之聲:是什麼原因導致醫療費用提高了這麼多?

黑伯勒:一方面是藥費普遍提高了,這和德國的情況也類似。另一方面醫療護理費要大大增加,現在的住院費,護理費比過去漲了很多。過去中國是完全的公費醫療,現在個人也要交保險承擔一部分費用。而且在醫療領域腐敗現象很嚴重,這會導致病人要承擔更重的經濟負擔。

德國之聲:中國城市居民如果有固定收入,都要交醫療保險,單位和個人各承擔一部分。為什麼到了有病的時候還是看不起病?

黑伯勒:您說的是在國有企業在職的員工,單位出薪水的6%作為醫療保險,個人出2%。但是中國城市三分之二以上的人都在私企工作。這些人就沒有這麼好的保障了。

德國之聲:您剛才說政府加大對農村醫療系統的投資力度。我想問,在城裡打工的農民工,他們有醫療保障麼?

黑伯勒: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農民工不是正式員工,只是臨時合同工,他們沒有醫療保險。中國政府也及時地意識到了,農民生病沒錢看病,會引起群眾對政府以及制度的不滿,是社會不穩定因素。因此,幾年前中國開始實行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農民自己出一部分,鄉鎮省出一部分,國家補助一大部分。據官方數字,目前中國80%的農村地區都普及了合作醫療保險,到2010年要完全普及。

德國之聲:中國自稱走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有人說,所謂的「中國特色」就是以前的社會主義福利都取消了。中國不是個福利國家麼?

黑伯勒:中國曾經是一個福利國家,那時候還是計劃經濟,國有制,一切都是國家統籌分配,安排。這樣的制度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資金上是無法周轉的。中國的大部分醫院還是按照計劃經濟體制運轉,沒有面向市場,讓市場來決定價格。從計劃經濟轉型到市場經濟,往往會導致在社會福利方面不如以前。

德國之聲:有人說一個國家的醫療,教育,法律體系都是和政治體制相關的。中國之所以醫療改革收效甚微,是因為沒有進行政治改革。您對此怎麼看?

黑伯勒:這麼說過於簡單,也過於草率。中國從90年代以來一直努力按照西方模式建立一個社會福利系統。我們知道,西方的社會福利有100多年歷史了,這段時間裡自然積攢了大量的資金,可以用於醫療以及養老保險。而中國搞社會福利時間還太短,經驗以及資金都不夠。中國在開發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比如利用社區,鄰裡之間互相幫忙,年輕人照顧年老體弱的人。如果說要改革,那麼中國應該逐步像德國一樣建立私人醫療保險機構。經濟條件好的人可以參加私人保險,經濟條件差一點的人參加公法保險。另外不光是國有企業,在私企業應該逐步實行全面醫療保險。還有城市與農村地區在福利上的不均衡也是中國政府在未來幾十年裡要努力消除的問題。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