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邊緣採訪:我們為TCL等中德企業搭橋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3月21日

在3月19日CeBIT舉辦的「德中論壇」上,德國之聲記者跟這個論壇的協辦者羅德與合夥人集團的廖毓輝先生相遇。廖先生介紹了他的公司為TCL等中德企業搭橋陪伴的過程。由於不屬於CeBIT正題,故名之為「邊緣採訪」。

https://p.dw.com/p/4oop
CeBIT上中國風強勁圖片來源: AP

廖毓輝先生介紹道:羅德與合夥人集團由羅德博士建立於1977年。羅德博士是會計師兼律師。發展至今,已在德國境內外設有近70家分支機構,總共擁有2300餘名工作人員。業務範圍包括會計、審計、稅務咨詢、法律咨詢,企業營運咨詢和訊息技術咨詢。

羅德集團發展迅速,一個重要原因是敢於「吃螃蟹」。東德還沒有解體,羅德就在東德建立了西方第一個會計法律事務所,布拉格的第一家外國會計法律事務所也是羅德建立的。另一個原因是提供一攬子的服務,建點期間,為企業提供當地的各方面法律咨詢,建點後,會計和審計工作就跟上了,企業覺得很方便。第三個原因是,針對德國中小企業在國外建點的需要,以德語為工作語言。所謂世界五大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服務主要都以英語為工作語言,對德國中小企業不說就很不方便。

羅德走向中國也比較早。1994年就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代表處,這是在德國和歐洲在中國建立的第一個會計法律服務機構。2000年底,集團建立了一個中國小組,開始時是兩個人。這幾年,中國業務發展迅速,集團對此高度重視,中國小組工作人員已經發展到了14人。連同在中國的同行,共有三十多名中德專家。在德國的中國小組裡,有德國的,也有中國的會計師和律師,廖毓輝先生本人是律師。中國工作人員都是在中國大學學習後,又來德國深造並畢業了的,因此德語也都很好。

2001年下半年,德國掀起了新一輪的投資中國熱潮。中國熱是當今非常明顯的感覺。可以說,現在德國隨時隨地都有關於中國問題的研討會。報告人基本上分為兩類:一是象羅德公司這樣的咨詢業的人,二是在中國有實踐經驗的德國企業代表。題目也越來越深。比如,這個研討會的專題是中國的勞動法,下一個研討會的題目可能是中國外貿制度。

跟德國企業接觸中發現,尤其是那些中小企業對中國的瞭解實在是太少。廖先生舉了個例子,有的企業的人還向他們提出「中國有沒有懂英語的人」這樣的問題。

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後,需要根據世貿組織的規定,改變法律上中外企業區別對待的做法,可以說這幾年中國法律經歷了建國以來最大的變革。有2000多個法律文件要改,至今已經修改了1000多個。這樣大規模的修改,使許多德國企業陷入了「無所適從」的境地。

相信有實力的企業咨詢公司,這也是德國企業的特點之一。讓他們自己單獨去打天下,他們總是吃不準摸不透。在地方政策、風險、夥伴的可靠性等方面,他們都希望能得到咨詢公司的支持。有些德國企業一開始是自己去闖了,結果談判進行到一半,吃不準了,就打電話來,請羅德集團派律師前去。

現在可以說每周都有德國新客戶找上門來,請羅德公司給予幫助。目前羅德在上海有兩個代表處,一個管會計事務,一個管法律事務。由於是代表處的性質,不能直接開展業務,代表處的工作主要是聯絡,實際工作拿到德國來做,或者通過中國的夥伴來做。比如,德國企業在中國的子公司的年報要報母公司,但母公司只知道德國的情況,而不通中國的情況。羅德做的事情就是先做HB1,即做出中國情況的年報來,然後轉成HB2,即轉成合德國要求的年報,然後納入總公司的年報裡。

廖毓輝先生介紹道,中國公司到歐洲來,一開始是小打小鬧的性質,比如建立一個有限公司或代表處,起到貿易拓展或聯絡的作用。這幾年有了明顯的變化。一是量上的變化,來德國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了。二是質上的變化,他們要真正地國際化了,可以說他們的走向歐洲已經開始進入實質性階段。

比如讓他們特別引以為驕傲的為TCL購買德國名牌公司施耐德出謀劃策的經歷。一些中國大企業也需要羅德這樣的國際性的多面咨詢公司。有一家深圳電信業的大企業在歐洲好幾個國家都有點,每個國家在稅法方面都有不同的規定,羅德就可以按一種統一的標準來為這家公司的歐洲業務全面做帳。

還有中國企業曾向羅德咨詢在法蘭克福上市的問題。中國企業在香港和美國上市已經早就有了,但在法蘭克福還沒有。廖先生說,其實法蘭克福交易所的門檻並不高,關鍵是雙方都還比較陌生。

隨著中國「跨國熱」的興起,羅德公司等也在中國國內為打算走出國門的中國公司召開介紹活動,介紹德國的投資環境、法律等。現在經常有打算走向德國和其它歐洲國家的中國公司找上門來。但大多數找他們的公司,似乎還沒有明確的想法,還處於含糊的試探階段。

談到羅德公司為TCL購買德國名牌企業施耐德(Schneider)一事,廖毓輝先生說,他們為此感到驕傲。這件事當時轟動了德國,因為中國企業購買德國大型企業,這裡的人還沒有聽說過。中國老闆到德國來了。

羅德公司為TCL做的法律咨詢工作是多方面的,中國人對德國的情況同樣是絲毫不瞭解。比如要派人來,涉及居留方面的法律,外國人法,勞動法,產權的轉讓牽涉到另外的法律。

TCL一事也給了人很多的啟發。中國人一開始以為,他們是來買德國企業,是救世主,德國當地政府也很重視。但他們沒有想到會遇到那麼多的困難。比如,來人的簽證一拖再拖;再比如,人還沒來,訴訟已經一個接著一個上了法院。因為員工們聽說新老闆要來了,他們跟公司原來那些牽扯不清的勞動法上的問題就應該找新老闆,於是找上了法院。購買德國企業,尤其是名牌企業,是許多中國企業當前正在考慮的問題,德國和中國政府對此也都很支持。但是,對中國企業來說,還有許多東西要學,還有許多東西需要去適應。

隨著德中之間經濟關係越來越密,羅德的業務也一天比一天好。羅德不僅要繼續大力拓展上海的業務,而且打算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今年內就在北京和廣州建立代表處提出申請。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