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遇到"諾貝爾"的"孔子"選擇了沉默

2010年12月14日

上周五(12月10日),當全世界的目光投向奧斯陸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現場時,德國境內負責傳播中國語言文化展示當代中國形象的孔子學院卻寂靜無聲。

https://p.dw.com/p/QXmo
杜塞道夫孔子學院圖片來源: DW

德新社在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舉行前後對德國境內的孔子學院進行了一番詢問調查,結果很明顯:多數孔子學院對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獲獎一事置若罔聞。

紐倫堡-愛爾蘭根孔子學院理事會成員拉克內爾(Michael Lackner)上周在接受德新社問詢時說:"我們不想把討論變成公開的爭論,是為了不阻礙民主在中國的積極發展。"他認為,對中國政府持批評態度會讓中國的政治環境變得緊張,同時也會令民主發展進程變得更為艱難。拉克內爾也表示,他認為劉曉波的獲獎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但是紐倫堡-愛爾蘭根孔子學院沒有舉行慶祝活動的計劃。他說,"中國政府很難接受今年的和平獎,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謹慎一些。"

在德國境內另外11個孔子學院調查的結果大致相同。雖然有些地方提出請孔子學院舉辦有關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慶祝會或者研討會,但是沒有一家孔子學院答應了這樣的請求。

孔子學院屬於中國向外推廣展示"軟實力"的一項主要內容。孔子學院由中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簡稱漢辦)承辦,採取中外合作辦學的形式,任務是在海外教授中國語言文化,並傳遞介紹當代中國的真實形象。目前在全世界各地創辦的孔子學院或者孔子課堂的數量超過500所。

弗萊堡孔子學院負責人胡海燕對德新社表示,孔子學院的作用是讓當地人接觸走近中國語言、文化、歷史和經濟。她強調,孔子學院有意識地不涉及當前的政治話題。弗萊堡大學、為當地孔子學院提供經濟資助的機構都對諾貝爾和平獎一事言詞謹慎。他們認為,和平獎一事應該限於在大學漢學系內進行討論,"學生們的討論興趣很濃"。

杜塞道夫孔子學院德方院長培高德(Cord Eberspächer)的觀點也相似。他說:"我們這裡首先是一個文化機構,並不研究政治問題。"他說,如果在這裡學習漢語的學生對諾貝爾和平獎的事感興趣,可以在語言課上進行討論。"我們不是中國政府的傳聲筒。"培高德說。

如果是以個人的身份,孔子學院工作人員的態度會更明朗一些。萊比錫孔子學院的施呂特(Linus Schlüter)說,孔子學院沒有發表公開的意見看法,但是以私人身份,他認為人權是一個普世價值觀。"將一個對政治體系持批評態度的人投入監獄的做法是不對的。"

法蘭克福孔子學院的工作人員魏格納(Markus Wegner)說,有一些內容是孔子學院不能觸碰的,這包括"西藏問題、台灣問題以及諾貝爾和平獎"。他說,在這些話題上孔子學院和中國"走得太近",自然也會招致批評。

柏林中國文化中心的反應正和魏格納預料的一致。該中心主任賈建新說:"這本來應該是授予做出傑出貢獻人士的一個中立的獎項。但現在卻不是按照貢獻大小,而是按照意識形態進行評獎。"

消息源:德新社 編譯:洪沙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