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疫情加速歐中關係變化

安靜 (摘編)
2020年5月17日

《法蘭克福匯報》發表歐盟首席外交官的客座評論,聚焦疫情下的歐中關係。《世界報》則關注即將召開的世界衞生組織大會,並認為德國對台灣的支持不夠給力。

https://p.dw.com/p/3cLr0
EU-Außenbeauftragter Josep Borrell
歐盟外交事務高級代表約瑟普‧博雷爾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T. Schwarz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周六(5月16日)在其網站發表歐盟外交事務高級代表約瑟普‧博雷爾(Josep Borrell)撰寫的客座評論"對華關係中的信任與互惠(Vertrauen und Gegenseitigkeit im Verhältnis zu China)"。

文章在開頭指出:"過去幾年裡,中國在全世界的影響擴大,歐盟和中國的關係也在發生變化。以經濟合作為中心的雙邊關係基本上已發展成為全球多邊關係,而在這種關係下,合作和公開競爭有時會並存。"

博雷爾繼續寫道:"歐盟和中國的關係多種多樣,我們採取的措施不應該僅限於一種角度。2019年受到所有成員國支持的《歐中戰略前景》中強調,中國集多重身份於一體:是歐盟的夥伴國家,它們密切協調制定目標並致力於實現;是歐盟需要尋求利益平衡的談判夥伴;是經濟競爭對手;也是通過推崇替代治理模式、實施制度競爭的對手。""我們要將這些角度融合進一種協調一致的戰略中,但是讓歐盟在面對超級大國時採取一致行動從來都不是易事。每個成員國經常都有各自的觀點和感受,對華關係自然也不例外。中國有時會利用這一點,因此保持必要的一致也就成了我們自己的任務。"

大國應有的擔當

這位歐盟首席外交官還指出,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歐中關係的變化速度加快。他舉例說:"當中國的醫院負擔過重時,歐盟提供了大規模的支持,但並沒有大肆宣傳。後來中國向歐洲發送醫療裝備卻設法讓世人皆知。當我們互相幫助和團結起來的時候,我們應該避免從這些援助中贏取政治資本。"

博雷爾呼籲中國在遏制疫情蔓延、推進疫苗研發和重振全球經濟方面擔當起與其地位相符的角色和責任。

在提及歐中在全球範圍內的角色後,博雷爾特別指出,在雙邊關係層面上,完成持續多年的歐中投資協議談判將也是一個"重要的標誌","對此,我們的中國夥伴應該履行有關行業補貼和技術轉讓方面做出的承諾。"

BdTD Covid-19  Taiwan Rush hour
台灣能否在周一(5月18日)參加世衛的遠程年會受到關注圖片來源: Reuters/A. Wang


德國害怕惹怒中國

同一天,《世界報》在其網站發表署名文章"德國害怕惹怒中國的重度恐懼(Deutschlands lähmende Angst, China zu verärgern)"。
文章的導語中寫道:"台灣是個民主國家,首先發出有關新冠病毒的警告。中國是個獨裁國家,試圖掩蓋疫情。美國現在要求因此獎勵台灣。德國政府卻躲藏在象徵性政策和空話之後。"

文章作者馬克西米利安∙卡克霍夫(Maximilian Kalkhof)提到,美國號召多國支持台灣以觀察員的身份重返世衛組織。他寫道:"歐洲卻並沒有真正為此振奮。雖然上百歐洲議會議員和四位德國聯邦議院綠黨籍議員本周三在一份致歐盟各會員國衞生部長的"聯名信"中要求,世界衞生組織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今年世界衞生大會,但是,沒有一位歐盟國家的外長公開對台灣的觀察員身份表示支持。他們都太害怕遭到中國的報復。德國政府也很小心。聯邦外交部和衞生部表示,致力支持台灣的世衛觀察員身份。本月7日,德國與其他國家聯手向世衛秘書處提出外交照會,支持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衛大會。"而在《世界報》記者看來,通過外交照會表達立場的方式容易被忽視。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