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收購潮怎麼破?政府出手加自信

文木(摘編)
2017年7月12日

德國政府推出提高收購門檻的新規。《南德意志報》認為這是正確的一步,另外,歐洲在與中國打交道時應展示自信。瑞士公共廣播電視台(SRF)駐華記者則分析了中國駐軍吉布地這一舉動的目的。

https://p.dw.com/p/2gPfk
China Investitionen in Deutschland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先是以中國科瑞集團對德國Biotest公司的收購開頭,文章指出,該公司通過在德國成立一家股份公司完成收購。作者寫道:"中國的收購方法很多,並且特別青睞高科技公司。因此德國政府考慮出台措施,尤其保護關鍵的基礎設施。電網、電站、供水系統相關軟體等等不允許戰略投資者介入,規定也包括軍事敏感領域。"

作者Michael Bauchmüller接著寫道,雖然隻字未提中國二字,不過德國聯邦內閣本周三就中國投資者的問題進行討論 ,因為修改外貿條律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個在德國頻頻撒錢投資的國家,中等企業受到歡迎,中國認為這些公司具有創新性、管理好、風險少:"柏林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投資潮的背後多少都有中國政府的參與。中國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目標,希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0周年時進入世界工業強國的前列。"

特別是擁有許多"隱形冠軍"(hidden champions)企業的德國會因此感到面對挑戰,尤其是在越來越多這些行業冠軍企業成為收購目標的情況之下。不過國家進行干預並不容易,因為德國有著對基本權利的規定:"阻止股東、公司繼承人或所有者的銷售需要相當充分的理由。畢竟這是企業私有財產。另外,德國政府進行干預的手段也是有限的。歐盟才有權利做出決定,它才是負責貿易問題的。"文章接著指出,在面對中國投資上,歐洲各國意見不一。中國投資者在西歐收購高科技公司,在東歐和南歐卻轉換角色成了創業公司或者是深受歡迎的投資者。

作者寫道:"對歐洲人來說,與北京打交道宛如走鋼絲,一方面是中國的投資資金和廣闊的市場,另外一方面是國家的傾銷政策和實力戰略。"

文章還敦促中國應更加開放市場:"中國在歐洲享有的自由,歐洲投資者在中國市場也應該得到。"作者在文章末尾寫道,與北京打交道,自信相當重要:"比如,歐洲人應該自信地堅持要求北京提供對等條件。同時,要對此抱有自信的態度,即:在一個自由社會中創新要比在一個國家主導的社會容易。只要有好的院校能夠培養出人才,勇敢的企業們願意進行新的嘗試,歐洲人就無需害怕。中國沒有那麼快能把所有的公司都買下來。"

中國軍隊駐海外 意在何處?

瑞士公共廣播電視台(SRF)駐中國記者Martin Aldrovandi分析了中國駐軍吉布地的目的。他在接受SRF News採訪時表示,北京想要保護在非洲的利益,尤其是經濟利益:"但也包括要保護貿易通道,因為該地區常有海盜出沒。另外,官方表示,這個基地也用於人道援助以及在該地區執行和平任務,所以北京說是'保障基地',而不是'軍事基地'。

採訪記者Joël Hafner問道,這是否表明了中國想要在軍事方面成為世界強國的決心呢?Martin Aldrovandi指出,中國一直對此否認,海外首個基地也是這樣:"北京遵循不干預的政策。非洲的軍事基地主要是保護其在非洲的經濟利益,中國過去幾年在這裡的投資越來越多了。在軍事衝突上,中國無意介入。"

Martin Aldrovandi補充說道,這個政策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明朝的鄭和下西洋在十五世紀初,當時他帶著龐大的船隊遠航太平洋和印度洋。此後中國沒有派出大量海軍進行過遠征。二十世紀中國忙於應對二戰、內戰等問題:"中國對外國衝突並不感興趣。但如果涉及到本身,比如與印度的邊界之爭,或者是南中國海的主權問題,北京也會秀出軍事肌肉。未來,這種態度會繼續下去。"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