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化工工會同資方成功達成協議

2002年4月19日

在沒有威脅,沒有示威和沒有警告性罷工的情況下,化工工會主席施莫爾特同僱主方達成了將工人薪水提高3.3%的勞資協議。

https://p.dw.com/p/26Us
金屬工會吹哨要求:替工人增加薪水6.5%圖片來源: AP

因為3.3%這個數字是由該行業的生產率增長和歐洲中央銀行規定的物價上漲率在2%以下綜合而來的。就此而言,該協議給對經濟動蕩特殊敏感的化工企業留有喘息的餘地。

這個智慧性的妥協使勞資雙方在對方面前都保住了面子。僱主方代表有權聲稱,薪水增長實際只略微超過3%。因為協議期限是13個月而並非12個月,並且是一次性支付85歐元,而不是計入薪水增長之內。工會方面也有權表示,如果將一切都算在內薪水增長應達到3.3%。雙方的話都有道理。

更有利的是,化工企業得到了從普遍勞資協議中松綁的機會。僱主方幾十年來指責說,普遍勞資協議對各企業的特殊經濟情況顧及得太少。雙方協商同意,將聖誕節補貼或第13個月薪水與各企業的經濟效益掛鉤。

這個協議還可能對經濟的其他方面產生影響。施羅德總理當即對談判雙方表示讚揚和祝賀並不是偶然的。因為對他來說,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因為沒有什麼情況比勞資矛盾、告性罷工、罷工和示威更能對稚嫩的經濟幼苗起到踐踏性作用。


化工界勞資妥協了,金屬工會怎麼辦?

現在引申出的問題是在經濟方面扮演著更重要角色的金屬和電子工業行業的勞資雙方應當如何行動。金屬工業工會已經習慣將年內達成的第一個勞資協議作為其他行業的指南。如今,化工工會成功的談判使金屬工會的打算落了空。金屬工業勞資雙方表示,化工行業的情況與他們不同,他們打算使用罷工和意見普查的形式解決問題。

化工行業的協議當然不一定適合直接和一對一地照搬到其他行業中去。但令人產生疑慮的是,金屬行業的好鬥方式可能是為了掩蓋理智和想像力的匱乏。金屬行業的強硬派們不惜犧牲經濟利益從金屬工業工會主席茲威克爾的退位中為他的繼承人撈取好處。而排斥使普遍勞資協議處於靈活之中的做法也是缺乏想像力的表現。金屬工業的談判雙方應當認真學習借鑑化工行業同行的做法,這樣才能推動談判繼續進行。

提高薪水低於3%不僅會引發工人的不滿情緒,而且會影響刺激經濟的消費需求。而高於4%則不僅會引發另一方的不滿,而且會威脅就業崗位和盼望中的經濟增長。那麼為什麼不可以借鑑一下化工行業3.3%的做法呢?金屬工業工會在公眾面前對這個問題對這個問題說不會感到很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