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高层更新换代:德国企业需要新经理

德国之声 约翰内斯.贝克2005年8月2日

德国董事会这个层次暗流汹涌。老经理越来越多地易位给新型管理人。在许多企业里,总裁独裁的局面已经改变。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戴姆勒董事长施莱姆普上周四辞职一事。

https://p.dw.com/p/6zUZ
戴姆勒克莱斯勒的新领导蔡彻图像来源: AP

股值上涨10%!戴姆勒克莱斯勒董事长于尔根.施莱姆普(一译施伦普)辞职竟然引起股市如此反应,真该让施总裁伤心欲绝。无论如何,施莱姆普任上,数以10亿计的资金白白地流走,他能够全身而退,已经是个奇迹了。

首先是在1992年,当时戴姆勒-奔驰航空航天公司(DASA)买下了严重受挫的荷兰飞机制造公司Fokker。为此就花了超过20亿欧元。然后是昂贵的购买需要清洗整顿的克莱斯勒和入股日本三菱。两案都是数以10亿计的冒险之旅。

所以,许多人对施莱姆普去年春天得以延长4年任期感到惊讶。现在,他在年底前必须走人了,将丝毫得不到补偿或工资的继续支付。

戴姆勒克莱斯勒顶层的变迁表明,德国有些东西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德国管理文化动摇了。经营不善者忽然需要承担责任了。

原因主要在于企业所有人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以前,德国企业珠网般交错参股,这种结构被戏称为“德国股份公司”。著名的例子之一是由幕尼黑再保险、安联和抵押联合银行构成的所谓“慕尼黑金融三角”。这个三角在抵押联合银行被意大利联合信贷合并后不复存在。

另一个例子是德意志银行参股于戴姆勒克莱斯勒。这家银行有传统地派人担任这家斯图加特特大企业的监事会主席。但自从瑞士人掌管了德意志银行后,德意志银行跟戴姆勒克莱斯勒的亲密关系现在已经成为历史。银行开始一步步地摆脱在工业界的参股。这回,银行趁着施莱姆普辞职引起的股价上涨,抛出了价值14亿欧元的股票。

取代至今的“德国股份公司”所有人的,是国际金融投资商,比如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或投资公司。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红利。象芯片集团英飞凌开着跑车去证券交易所的那种风格,是金融投资者们所不喜欢的。

假如经理们制造了数以亿计的损失,新的企业主们会比以前的“德国股份公司”监事会成员们迅速得多地叫停,喝令走人。毕竟,他们不必象纵横交错的“德国股份公司”老股东们那样过多地去考虑个人之间的关系和情面。

很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的,是德国证券交易所总裁维尔纳.塞费尔特的走人事件。起因是,德国证券交易股份公司的大股东对冲基金TCI对德国证券交易所收购伦敦证券交易所一事不满。

对德国企业董事会加压的不仅是新股东们,还有德国的立法者们。国家强迫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从今年开始公开收入。这制造了更大的透明度,使股东们终于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某个股东的支付是否与他的成绩相符合。

德国经理人们的日子将更难过。更多的公众监督,更多的股东的压力。但这是好事。因为,假如经理人们在收购企业过程中让数以十亿计的巨款白白流失,对谁都没有好处,无论对所有者而言,还是对雇员而言,这两方面的人是最终的买单人。

新上任的戴姆勒总裁迪特.蔡彻学了这一课。他在戴姆勒接近民众,也不怕在食堂里参加排队。这至少显示了另一种思维方法。只有不怕跟一般工人聊天的人,才不会离开与大地的连接。

假如德国在“德国股份公司”朝代结束之后能够一步步地获得一种新的管理型,应该说是值得德国人高兴的事。这个国家需要更多的蔡彻。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