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谁是宝马的大老板?<br>-德国巨富科万特家族揭秘

2003年2月11日

很少有人知道,宝马集团的大股东是谁。科万特家族是德国最成功、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在它的领地里,属于德国最大最佳公司之列的还远远不止宝马一家。然而人们几乎没有听到过这个家族的名字。

https://p.dw.com/p/3G1i
慕尼黑宝马公司总部图像来源: AP

那一串名字在世界市场上都是震耳欲聋的:BMW(宝马),Varta, Milupa, Mauser。拥有这么多品牌企业,涉及这么多领域,科万特家族也许才真正是德国最富有的家族。初步估计,他们的财产至少在200亿欧元以上。但是,在法兰克福附近富人云集的休养小城巴德洪堡,他们并不是怎么起眼的公民。

汉堡的记者、作家雍布鲁特打算写这个家族的传记。为此,他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这位记者对科万特家族可谓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这个家族的历史贯穿着一条线:历代的科万特们从来都不固守于某个企业或某个行业。一旦发现某个经济枝岔在走上坡路,或另一个经济枝岔在走下坡路,他们就会重组他们财产。”用不那么专家的话说,就是,在需要时抛售旧企业,购入新企业。

这个家族的工业发家史始于德国东部勃兰登堡州的小城普利茨崴,始于一家布巾厂。厂主艾米尔.科万特为皇家海军生产制服披巾。到19世纪末,他的家庭已经不是一般的小康之家了。

艾米尔的儿子君特尔很快就显示了远远超出他父亲的企业家天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君特尔买下了Afa。这是一家生产电池的康采恩,向全世界军火工业供货。后来他又买下了一系列德国军备、军火工厂。

无论经济如何不景气,形势多么艰难,从来也难不倒科万特家的人。他们总是能够找到时代的脉搏,使自己从中得利。在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期间,科万特家的工厂属于纳粹军队最重要的军火供应商之列。那时,许多集中营囚徒和劳改犯在他们的工厂里干苦力。政治上不光彩,然而不影响经济上的辉煌。

在战后那所谓的德国经济奇迹年代,君特尔.科万特和他的两个儿子赫尔伯特和哈拉尔特把更多的精力、财力投向汽车工业。那时,随着购买力的迅速复元上升,汽车工业正处于直线腾空之际。

尽管科万特们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往往改变了德国的企业结构图,但他们总是悄悄地出手,避免任何轰动。

记者兼作家雍布鲁特说:“假如他们要参股戴姆勒-奔驰,或者要参股于宝马,为了在此之后进行彻底的整顿,那么他们总是不说什么话,做就是了。这个家族的经验显然也在于:在不受舆论关注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处理经济问题。”

这个家族最大的手笔是第三代的赫尔伯特.科万特购买宝马多数股的行动。第二代的君特尔.科万特逝世后,赫尔伯特不顾家里人和经理们的反对,于50年代末买下了当时病殃殃的“巴伐利亚汽车厂”(简称BMW,香港人译成“宝马”,大陆人延用之)。

一个濒危的汽车工厂,在赫尔伯特进行整顿后,很快就重新走上了成功之路。企业家赫尔伯特那时就处于几乎失明的状态,他的业务函件需要录在录音带上,然后整理出来。然而他心里明镜似的。他对经理班子的选择和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处理,显示出一个企业家的真正天赋。

雍布鲁特说:“科万特们的成功秘诀在于,对他们选定的经理人员,那多半都是些非常出色的人,给予非常大的自由。那么优秀的人,比如长期担任宝马总裁的冯.库恩海姆,如果每天对他们说,应该这样那样来领导企业,那是留不住他们的。”

今天,科万特企业帝国大部分属于赫尔伯特的遗孀约翰娜、女儿苏珊娜和儿子施台凡。除了在今日繁荣昌盛的宝马集团占有的多数股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拥有的庞大房地产,以及Altana药业化工康采恩。座落在巴德洪堡的这家药业化工企业业务成绩特别出色,今年首次被德国股票指数-容纳30家德国最大最佳企业的达克斯指数收容。

Altana和宝马共同建立的赫尔伯特-科万特基金会,支持科研和新建企业,还促进世界各民族交流。这表明,科万特家族更多地致力于社会事务。

然而,与他们的前辈不同的是,除极个别情况外,他们几乎不再插手企业的管理。雍布鲁特说:“君特尔.科万特还是一个非常喜欢管企业细节的企业家,他喜欢自己来规划和建造工厂,监督建筑设计师的工作。但他的儿子赫尔伯特和哈拉尔特就已经现代得多了,他们留给经理人员更多的空间。这已经定下了新的音调。而今天这一代走得更远。他们离企业业务更远了,仅限于监事会里的席位。当然,在那里,他们参与着重大问题的决定。”

科万特家族的领导风格改变了。但他们的企业成就一如既往。

(Christian Davis W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