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评菲舍尔苏丹之行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7月13日

德国外长菲舍尔周一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和苏丹政界人士就达尔富尔省的局势举行了会谈。近来,西方政治家纷纷出访苏丹,以期对其施加压力,尽快平息危机地区事态。本台记者威克豪伊泽认为,菲舍尔此行并未取得多大成果,

https://p.dw.com/p/5JNd
德国外长与苏丹总理图像来源: AP

菲舍尔原本在许多国家都能受到友好的甚至热情的接待,但在苏丹显然不是这样。菲舍尔开始他的正式讲话前,英文版的苏丹报纸就尖刻地批评道:“我们这里可没有大屠杀。菲舍尔先生,您到这儿来想干什么?”

该报还荒谬地指责“欧洲的超级大国”德国从财政上给予达尔富尔的反政府武装以支持。苏丹政府宣传部门还让每位随同菲舍尔出访的德国记者都及时拿到了一份有着这样“热情欢迎”文章的报纸。而菲舍尔本人则不得不直面一位苏丹记者坦率的提问,为什么德国会支持苏丹反叛武装?菲舍尔在回答这一问题时面部表情意味深长。

在这种紧张的工作气氛下,双方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外交的粉饰或美化。菲舍尔明确指出,国际社会想要看到的是行动,而不会仅仅满足于书面保证。达尔富尔局势必须得到改善。而苏丹政府代表则同样明白无误地回答道:“我们能做多少做多少,但事情不可能进展很快。”此外,苏丹政府还不允许外国人继续干涉苏丹内政。双方的立场针锋相对,显而易见私下会谈中双方都会直蹈主题。

菲舍尔剩下的最后的施压手段就是制裁了,德国在安理会中致力实现对苏丹的武器禁运或经济制裁,而且不光针对反叛武装,同时还针对喀土穆政府。虽然为此还需要安理会多数通过,但只要苏丹政府毫不妥协,就有可能遭到制裁。然而现在人们还是想先给喀土穆留一个机会。

德苏双方交换立场的结果显然缺乏建设性。但不管怎样,菲舍尔外长仍旧表明,欧洲国家没有忘记达尔富尔人民的苦难。西方的外交攻势已经来得很迟了,现在当然更不能立即减弱。无论是否实施制裁,首先要把国际舆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作为有效的施压手段。虽然苏丹政府看上去似乎无所谓,但实际上,现在舆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它身上让它很不舒服。

另一方面,这场手忙脚乱的外交攻势也证明了西方外交的失败,而菲舍尔也未能脱掉干系。事实上,由于雨季的到来,饥饿的人们已无法再得到外界的援助,国际社会对非洲大陆发生的灾难再次反应迟钝。

(舒欣)